鹿回头雕塑
雕塑的起源是为了纪念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简洁的线条、强劲有力的弧度,螺旋上升的风的形状,让这座红色的雕塑不但给人“劲风”腾空的蓬勃之势,火红色的颜色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也是红色革命的象征。
坐落在深圳市政府广场门前的大型铜雕“开荒牛”,于1984年7月27日正式落成,是深圳精神乃至改革开放精神的“世纪象征”。铜雕的作者为著名雕塑家潘鹤,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设计者: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
“五月的风”设计者黄震是安徽人。1997年,青岛在做东海路美化绿化,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五四广场雕塑设计稿,最终收集到了数百份设计作品。黄震当时正在济南帮朋友做设计,得到五四广场雕塑广征创意的消息后,特别赶到青岛找灵感。他站在五四广场上,一阵海风吹来,黄震迅速拿定了主意,就以“小旋风”为主题来设计。他在从青岛回安徽过年的火车上完成了“五月的风”的初稿。经数万名岛城市民们讨论后,“五月的风”最后入选,当时选票就达到一万多。
“我本来就是雕塑家,又是三亚人,如果做的不好也影响自己的名声,所以一定会全心全力去修好的!”雕像于1985年动工,两年后终于竣工建成。林毓豪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鹿回头》大型花岗岩石雕经历了7年的创作与施工,终于耸立在生我养我故乡海南岛三亚市的鹿回头山顶上。”
广州《五羊石像》:领头公羊是政治产物
重庆《春夏秋冬》:给裸体雕塑披上一层薄纱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
根据这个传说,五羊石像由岭南著名雕塑艺术家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创作。为了创作出更接近生活的逼真的羊的形象,孔繁伟和陈本宗还特意跑到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场体验生活—看真实的羊。主创尹积昌先生更是亲自在雕塑院养了几头山羊,日夜观察山羊们的饮食起居表现。
设计者:潘鹤
《春夏秋冬》四个雕塑上均披着一层薄纱
1984年9月,这组大型雕塑在石板坡长江大桥桥头正式落成。如今,这四个人物雕塑已成为重庆的标志,为大桥起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三十多年来,这些雕塑“目睹”了重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凝视着人们观念的日新月异。
大型城市景观雕塑《东方之光》挺立在上海浦东世纪广场上,它是上海雕塑20景之一,是上海浦东著名标志性建筑之一。晷盘直径达24米,晷针指向正北,雕塑垂直高度达20米,投资600万元,共耗用50吨、长6公里的不锈钢管和5吨多辅助钢材。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