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突破南宁市雕塑发展的瓶颈,南宁市规划局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积极与区内外知名艺术家联系,力争国内顶级雕塑家能出谋划策;将城市雕塑建设正式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不好高骛远,慢慢做,保证每年都有1到2个大型实体‘落地’”。
矗立在金湖广场的五象泉雕塑
南宁投45亿元“点亮”五象新区 繁华夜景将显现
雕塑作品拿出来后,让人感觉“想法很好”,但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没有考虑环境的烘托,寓意、气势显单薄。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三位讲师黄月新、何镇海、石向东合作,进行了修改。主体雕塑下部以水池烘托,并增加凤凰、铜鼓等元素体现南宁的美丽和繁荣。《大通道》最终从众多的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好评。
■2011年8月20日,以《民歌湖公园蕴藏的公共艺术风景》、《城市的另一种呼吸》、《南宁城市雕塑的脚印》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寻访城市的新旧雕塑,思考城市文化符号变化背后的内涵。
这个造型后来为市民熟知——2004年它建成实体,矗立在南宁市金湖广场。《五象泉》堪称南宁市至今知名度最高的雕塑作品,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留影中“到此一游”的背景。
南宁五象湖公园将是啥样?4套设计方案请专家评审
近年来,南宁市新兴的雕塑作品涌现,比如南湖和竹排冲沿线的系列浮雕、民歌湖畔的《话筒》、《苹果》等12组大型雕塑。雕塑就好像城市的家具。当城市建设好后,一点点添置进去,美化环境、提升品位。不过,尽管南宁市在城市雕塑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目前仍存在缺乏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设计师和雕塑作品、城市雕塑过少等问题。2006年,南宁市规划局编制了《南宁市城市雕塑发展规划研究》,认真分析了南宁市城市雕塑现状、提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1997年那次征集活动中,石向东的作品是《大通道》。
以不变应万变 南宁标志性雕塑的前世今生 南国早报 2012-04-06 09:08
[摘要] 城市雕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内涵。提起南宁市的标志性雕塑,大部分人会把这个称号送给矗立在金湖广场的五象泉上。1997年它是一张图纸,2004年它落成为实体,现在它逐渐被认可为这个城市的标志之一。
“标志性雕塑反映的是现在到未来的永恒。”石向东说:“而‘马拉松’和东盟概念雕塑的出现则是与时俱进。”
一场热闹的“城事”
■1997年,南宁市面向全国征集城市雕塑方案,市民踊跃参与。南国早报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并以多个整版刊登候选作品,供市民评议。
“想得太多。”这是石向东现在对《大通道》的评价,“一直围着‘南宁是西南大通道’打转,被内容左右了。随着时代变化,城市内涵是在不断扩大的。南宁现在有了更多名片:绿城、水城、马拉松、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20年前的设计内容和观念,到了现在也许就不合适了。真正应该做民族性的东西,不可替代、不可复制。应该往这个方向去思考。”
标志性雕塑“以不变应万变”
添置“新家具”与时俱进
新闻回放
“《五象泉》的成功不在于艺术上达到了多高价值,它没有创造出一种艺术语言,或者创新使用一种材料。但是由于它符合大众审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接受,就成为南宁的标志性城雕。”
《大通道》的构思,源于广西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学生杨健绘制的一幅草图:一根粗大的弧线型不锈钢管拔地而起,围绕着高低错落的芦笙状群管向上旋转升腾,象征着南宁大通道枢纽的地域优势和南宁人民团结进取的精神。
城市雕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内涵。提起南宁市的标志性雕塑,大部分人会把这个称号送给矗立在金湖广场的五象泉上。1997年它是一张图纸,2004年它落成为实体,现在它逐渐被认可为这个城市的标志之一。
南宁五象湖公园将是啥样?4套设计方案请专家评审
15年后,当年参与过征集活动的艺术家以及南宁市规划局的相关人员向记者讲述南宁市城市雕塑的前世今生。从标志性城雕五象泉到现在南湖、竹排冲沿线精彩的雕塑小品,再到现在正在征集的中国-东盟商务区等雕塑作品,城市要有标志性的城雕,它们有“弹性”,经得起时光考验;同时又在添置“新家具”,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
广西将投资90亿打造五象新区五大体育版块
“南宁市一直想要做一个标志性的城市雕塑,1990年左右就做过方案。当时我刚大学毕业,参与了很多设计的制作”。著名雕塑家石向东,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当年是征集活动的参与人员之一。他回忆说,但是效果都不太理想,一直到1997年那次活动。
在1997年那次大型征集活动后,南宁市还有过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征集雕塑作品活动:2007年南宁市城市雕塑设计方案网络征集大赛、2008年中国-东盟商务区城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
1997年3月,南宁市面向全国征集城市雕塑作品方案,并由专家和市民评选。当时共征集到37件作品,由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专家和市民进行投票。
广西将投资90亿打造五象新区五大体育版块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