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诚一还表示,雕塑作品有易于保存的特性,经常被用来塑造纪念主题的艺术品。近年来无锡的城市建设工程较多,但艺术家介入的不多,更多是以项目工程牵头,因此很多城市雕塑的建造和艺术家完全隔离。造成雕塑家有价无市,另一方面,也因为缺少权威艺术家整体规划,影响到了城市雕塑品质。
中国江苏网8月15日讯 本周,“2013无锡雕塑家作品邀请展”在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开展。据相关雕塑家介绍,虽然无锡雕塑艺术实力在全国可位于第一方阵,但相关作品除展览以及被官方收藏外,很少能在本土城市中看到,面临一面是荣誉无数,一面又是获奖后“刀枪入库”的尴尬。
据了解,无锡雕塑界不止一次呼吁,无锡雕塑实在有成为城市发展地域文化名片的资本:崇安寺二泉映月广场的钱绍武青铜雕塑《二泉映月》,吴为山创作的无锡文化名人雕塑园《人杰苑》都已成为无锡对外的亮点。随着地铁一、二号线以后的完工,将给城市雕塑带来更大展示空间。因此,如何将无锡的雕塑实力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业界的建议是,参照上海、南昌等城市做法,建立城市雕塑委员会,负责城市雕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并设咨询评审机构如雕塑艺术专家组,可以由有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学家、雕塑专家等组成。
“其实我们也曾经建议过,把本土艺术家的获奖作品,集中在固定区域展示,一定会是靓丽的城市风景,但没有被采纳。”无锡雕塑家徐诚一告诉记者,有的认为精品雕塑无法走向城市空间的门槛之一是其价格过高,其实,和绘画相比,雕塑艺术展览机会少,创作周期长,需要付出更多体能完成。价格也远没有到达平衡点,与书画、陶瓷市场的火爆相比,目前价格普遍偏低,并且由于雕塑市场投放量小,整体份额也不足,如一个作品,最多只能做10个翻版,模子就要毁掉。所以,雕塑作品价格高了,无人买;低了,艺术家宁愿自己留下。
此外,城市雕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众性。因此,城市雕塑决策应重视公众的意见,为提高观赏效果,雕塑要因地制宜和精益求精,设计出更多反映城市个性和市民喜闻乐见的城雕作品。(商报记者/周茗芳)
无锡崇安寺的阿炳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