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在我國﹐優秀的雕塑藝術家﹑優秀的雕塑藝術作品並不鮮見﹐真正缺乏的是充分發揮藝術家聰明才智的氛圍﹐以及將優秀雕塑作品從藝術展臺上轉移到生活空間的橋樑。筆者建議﹐加強文化藝術宣傳教育﹐提高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的文化審美能力﹐進而提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的藝術環境﹐讓更多富有個性﹑具有藝術價值的城市雕塑與都市人為伴。(吳學安)
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雕塑在許多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件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往往是一座城市﹑一個時代文化的標誌。比如廣州的“五羊”﹑珠海的“漁女”﹑深圳的“拓荒牛”﹑青島的“五月的風”等等﹐這些作品成為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徵﹐被人們久久銘記。
然而﹐隨著城市街頭雕塑越來越多﹐各地城市雕塑大同小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譬如﹐兩年前華東某城市搞創新﹐在街頭立起一組擬人化的銅雕﹐一時好評如潮﹐可不出數月﹐類似的銅雕被大量複製﹐成群結隊地出現在國內一些城市的街道﹑廣場上。可以說﹐缺乏創造力和個性化﹐與城市發展進程不協調﹐已經成為城市雕塑的通病。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