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城市建设方面,尤其是像城市雕塑这种精神建设方面,政府应指派专人严格把关,不仅仅要掌握雕塑主题的对与错、正与反,更应把重点放在斟酌其“适不适合”用于城市精神建设,在考虑到主题符合代表性的同时,还要尊重公众的欣赏审美水平,毕竟老百姓才是城市雕塑建设的真正鉴赏者。
据了解,这尊雕塑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于今年9月向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捐赠的,其主题意在阐述老子“刚柔之道”的典故。该雕塑则取自这一典故中,老子吐出舌头给孔子展示“牙齿虽硬却没有柔软的舌头存活长久”这个道理的一幕。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代表作品《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在道教被尊为道祖,因此其形象总是飘逸洒脱,融于自然而又超于自然,面部表情变化不大,微笑间颇有祥和之意。然而,如今“呲牙咧嘴”的老子却完全没有了“仙风道骨”的风范,让一座本应是文化风格的雕塑作品充满了“搞恶”的意味。
城市雕塑是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它的主要作用是装饰和美化城市,为市民提供精神享受。城市雕塑与一般雕塑品的不同在于其具有独特的大众性、标志性及代表性。对于苏州的这个表情奇异的老子像而言,虽说其造型反映了老子的思想某一点,但作为一座城市雕塑,他并不具备能够代表老子形象的资格。每一座含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雕像身上,都有着向人们展示大概念、大方向的责任,自然不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让人们对某一事物产生歧义或误解。
你能想象向来以庄严肃穆的形象示人的老子,竟会向你突出舌头做鬼脸吗?你能想象一直“笑不漏齿”的老子,竟会向你呲出门牙吗?苏州金鸡湖畔的雕像会满足你以上的好奇心,其塑造的老子雕像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然而,在人们为了满足好奇心而前去观赏后,往往不免生出“这真的是孔子吗”的疑问,如此颠覆老子的传统形象是另有深意还是哗众取宠,当初批准雕刻该塑像的负责人是否能想到此形象会引起人们的质疑?
虽说该雕塑的背后有着“刚柔之道”这一深刻含义,但观看的游者及市民们似乎并不买账,多数网友称其是“丑化先贤”,更有人调侃其“造型恐怖”、“有碍观瞻”。不得不说,作为一件艺术品,该雕塑确实有其值得称赞之处,然而作为一件“城市雕塑”,其造型确实不太符合大众的审美。
继“秋裤”大楼后,苏州金鸡湖畔又有一尊雕塑在微博上引来了网友的强势围观。这走红的雕塑位于金鸡湖东岸苏州艺术文化中心边,雕塑的主体为历史名人老子,然而这位老子眼睛紧闭,舌头伸出,并露出嘴中一个大门牙,颠覆了不少人对这位古代圣贤的印象。(12月19日 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