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关部门很快撤走了这组雕塑,但关于城市雕塑的讨论却难以平息。有人以伦理划线,主张城市雕塑应当内容第一;有人从艺术出发,认为城市雕塑不能简单地成为概念读物;有人从求同出发,要求城市雕塑最好能让所有人一致接受;也有人从存异出发,呼吁城市雕塑就应一千个人看了有一千个感受。曾经是欧美人专属的城市雕塑,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我们拥有了有形的城雕,是不是也拥有了无形的城雕文化?作为公共产品,城市雕塑如何在创作者的个性与公众审美之间架起一座桥?一座城市雕塑引发争议,是创作的成功还是失败?带着这一连串问题,记者作了专题调查。
在金鸡湖畔,一组形状既似椅子、又似女子坐姿的城市雕塑,在摆放多年无人关注的情况下,前些时间,不知怎么就突然被人看出来是个“裸女椅子”。经过抢人眼球的“裸女”色彩涂抹后,这组雕塑在网络传播上迅速被放大到跟东方之门一样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