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像——戴耘&余澎雕塑展”在深圳画院美术馆举行。图为观众在欣赏艺术家的作品。
为了给艺术家搭建交流、展示、学术和宣传的平台,自2014年深圳画院启动“深圳画院艺术家创作展系列”,至今已相继举办了版画、油画、水彩等多个画种的展览,得到了众多本土艺术家们的肯定和响应。2015年,作为该系列的延伸,首个本院艺术家雕塑展在深圳画院举行,这也是深圳画院乙未羊年首个展览。展览共精选两位艺术家共19件雕塑作品。除此之外,还展出约20余幅(件)雕塑家的创作手稿和作品小样,展览现场的视频同期播放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纪录片,这让参观者可以欣赏其雕塑作品外,还能捕捉雕塑家创作时的刹那思绪。
策展人孔森告诉记者,此次展览之所以选择戴耘和余澎两位艺术家,正是由于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有着一阴一阳,互为对照的效果。一边是砖,一边是铁,而这两样完全不同的材质,都来源于火的煅烧,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与“火”有关,却又呈现出“火”的不同形态。两位雕塑艺术家皆取材于火,且又都取法于火。戴耘用火所烧成的砖块来塑形,而余澎则以火所铸炼的钢铁来构筑;戴耘以寂静悄然的意境来雕像,而余澎则用飘然灵动的韵律来造型。这也就是展览取名为“火·像”的原因。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
砖和铁展现“火”的故事
为了展现阴阳对比的效果,深圳画院美术馆的展厅被一分为二,中间被一堵视频墙分隔,从展厅前门走进去,看到的是戴耘砖雕作品,而从展厅后门走进去,看到的则是余澎的不锈钢雕塑。作为两位艺术视角独特、表现形式迥异的深圳青年雕塑家,戴耘与余澎,用他俩那“金”与“土”不同的材质,表达着不同的艺术语言,演绎着不同的思想风格。
作为“深圳画院艺术家创作展系列”的首个雕塑展,“火·像——戴耘&余澎雕塑展”3月22日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两位极具代表性的深圳本土青年雕塑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同时,充满当代意味的展场设计,以及动静结合的文献展示,也让观众了解到这些雕塑背后的故事。
作为“深圳画院艺术家创作展系列”的首个雕塑展,“火·像——戴耘&余澎雕塑展”3月22日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开幕。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