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北方飞来,途经这里,饱餐美味佳肴,作告别欧亚大陆的最后一次休憩和补给,然后,直飞澳大利亚。这是一条古老的候鸟迁徙路线,它们选择了这片红树林,严格地说,是它们的祖先选择了红树林。因此,这里被誉为“国际候鸟航空港”和“生命接力站”。
大鹏是世界上许多传说中的巨大神鸟。《庄子·逍遥游》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李白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更是千古流传。
深圳有片红树林,它地处深圳湾畔,默默生息,锋芒内敛。
当时一位负责审批政府财政支出的官员反对建这件雕塑,理由是,建一座假牛比买一头真的牛还要贵。孺子牛的雕塑完成后,又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特区要腾飞,而这头牛低头低脑的,形象不好。
红树,植根于深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年秋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从遥
当“鹏城”这个名称诞生的时候,这片土地上还没有一座真正的城市,大鹏所城,作为一座军事城堡,也只是弹丸之地。从古老的地名到现代的城市美称,“鹏城”伴随着弹丸之地的军事城堡,伴随着一个小小的村庄,走过几百年的历史征程,真正具有现代社会都市的意义,这也许是历史的预感和巧合。
大鹏,搏击风云,志存高远;开荒牛,勇于开拓,埋头苦干;红树林,屹立潮头,激浊扬清:这三个形象与这片沸腾的土地有着无法割断的血脉渊源,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财富,成为深圳城市人文精神无可替代的标记。
开荒牛:
深圳别称“鹏城”。中国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别称,如春城昆明,泉城济南,山城重庆,羊城广州……然而,与这些城市不同的是,深圳的别称取材于图腾文化,而非自然地理特征或神话故事。“鹏城”的称谓始自大鹏半岛,那里有座村庄,叫鹏城村。公元1394年,明代为抗击倭寇而在此设立“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简称“大鹏所城”。
大鹏,以扶摇直上、展翅万里的形象,寓意着这座城市,象征着这座城市,代表着这座城市,成为深圳的精神图腾。
它紧绷全身,呈现出具有张力的肌肉线条,整个身体凝聚着巨大的力量;牛角前冲,牛头抵向地面,四腿用力后蹬,牛身呈竭尽全力的负重状;牛身后拉的是一堆丑陋的腐朽树根,象征着封建意识、落后思想需要连根拔出。
红树林顽强的生命力是地老天荒、穿越时空的。它见证无数朝露晨霜、草木枯荣、岁月春秋,大自然很多生命的种类都是它面前的匆匆过客;都是炫耀一时的瞬间,都是昙花一现;它们与红树林的生命际遇,只是为了装扮一个卑微的配角,参与演绎一部关于腐朽与神奇的史诗。
雕塑通过后,起初命名为“开荒牛”,但考虑到“将来开荒完了怎么办”,最后取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意,定名为“孺子牛”,意为人民公仆要甘做人民大众的牛,并将作品正式命名为“孺子牛”。然而,因为它形象地再现了特区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还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开荒牛”。
深圳,是大鹏神鸟的故乡。
令人庆幸的是,福田红树林逃过了一次次历史的劫难。
她栖息过壮志凌云的理想,她映射着巨翼挥动的影子,她承载着搏击长空的勇气和力量——这就是这片土地留给今天的深圳人最可珍视的刚性的血脉,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世间没有比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更加富足的恩惠,值得深圳人去传承,去奋斗。
屹立潮头的时代形象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她的历史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历史昭示着,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神鸟护佑的土地,是诞生过神话,并继续创造神话的土地。她默默无声地生息过,她地老天荒地凄凉过,她在北方封建王朝京华繁盛的世代渺小过、卑微过,被皇朝天子或文人骚客遗忘过,被浩繁典籍疏忽过,但历史的目光终究没有将她遗漏,历史在历经一个个划时代的变迁之后选择了她——一个壮志未泯的地方,一个注定要腾飞的地方,一个能创造神话般奇迹的地方。
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在现代的生活与文化中仍然有着深刻的印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德国、美国、意大利的独首鹰,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以狮为徽志等等,都是原始图腾信仰的历史遗传。
城市精神符号,不仅仅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标志物,更重要的是体现这座城市的人文传统和精神。作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必须为本地市民所肯定和认同,有他人所形成的普遍社会评价,其本身具有生动可感的象征意义。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