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而多變的色塊或藝術符號,在中心大屏幕及兩側的八根熒幕柱上不停閃動,兩名舞者隨著縹緲靈動的音樂,或舒緩或急促,身法騰挪之間盡顯藝術美感……昨日上午,一場現代多媒體聲光秀拉開了深圳文博會坪山雕塑園分會場系列活動的序幕,在為觀眾帶來愉悅、觸動和思考的同時,也彰顯了坪山文化事業發展的新氣象。
來自德國的建筑雕塑領域開拓者克勞斯·布利,則對坪山的組織效率大為吃驚。他說,4個星期之前接到邀請,沒想到來到現場一看,展覽布置居然如此條理清晰,非常高興來到坪山,能和中國的同行們一起愉快交流。
“動見:城市公共藝術的新視界”。圍繞本屆雕塑展的主題,著名藝術評論家王明賢、著名設計師韓湛寧、著名公共藝術家張宇等三位策展人隨后上台,將自己的藝術思路和感悟與現場觀眾進行了分享。
在藝術探索中彰顯人文情懷
(責編:陳育柱、王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雕塑發展很快,書寫國家歷史、展現時代風貌,這對於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歷史教育,是一種極好的藝術手段。”曹春生說,他是第一次來到深圳坪山,但對於坪山近年來舉辦的雕塑展一直非常關注,今天在這裡看到了各種形態的雕塑藝術品,無論是抽象的、觀念的、動感的,都體現了時代的進步,這也要感謝坪山不斷對雕塑這樣一個特殊造型藝術的關愛和支持,以及為文化事業發展作出的諸多努力。希望年輕藝術家們要珍惜良好機遇與環境,創造出更多優秀作品。
“國際視野、中國氣質、坪山雕塑。”王明賢用十二個字概括了本屆雕塑展的定位,他認為,這一屆雕塑展將公共藝術、動態雕塑、當代藝術的發展進行了探索融合,有望成為中國現代雕塑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坪山推進公共藝術的重要嘗試。韓湛寧表示,“動見”代表的是日新月異發展變化當中的城市洞察力,通過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希望坪山能以此給中國的雕塑發展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
如何在去年榮獲“文博會優秀分會場”的基礎上再接再厲,彰顯坪山獨特的創新活力與文化魅力?在這場新穎且充滿人文情懷的開幕式上,諸多別出心裁的環節與安排,已透露出清晰的答案。
而在展覽啟動環節,同樣讓人耳目一新。現場諸位領導與藝術家共同上台,手掌輕觸大屏幕,畫面不停閃動變幻,眾人以共同完成一個視覺作品的形式,宣告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坪山雕塑藝術創意園分會場暨2018深圳(坪山)國際雕塑展正式開幕。
81歲的曹春生先生、85歲的張潤塏先生、86歲的張得蒂女士,在開幕式的特別環節,這三位老藝術家被邀請上台,他們也是2018深圳(坪山)國際雕塑展“向前輩致敬”板塊的特邀藝術家。隨著主持人的介紹,現場燈光突然亮起,聚焦在三位老藝術家帶來的最新作品上,不由讓人肅然起敬,熱烈的掌聲不斷響起。
【1】【2】
原標題:開拓城市公共藝術新視界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