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形状》是隋建国从2006年12月 25日开始进行的一项持续的创作,它并非一件静止的作品,而是与时间一起变化发展的。隋建国坚持每天将一根钢丝在油漆中蘸一下,随着时间的积淀,油漆在钢丝上越粘越厚,从逐步有了厚度到渐成小球。日复一日,小球日渐变大,变重,甚至于需要支架加以支撑。
近年,隋建国开始有意识地在作品中展现时间的元素。比如他正在香港举行的最新个展,呈现了艺术家创作于2017年的数件纸上作品及早期雕塑代表作。其中的新作采用的是一种凝固得很快的材料,“创作须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几乎来不及想,要凭借身体本能去工作,所以创作出的作品感觉很原始,材料本身就携带了时间因素。”
用雕塑记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今这个作品被安置在一个独立的房间,已由棒棒糖大小发展到直径40厘米左右。在这个作品中,时间以一种黏性的包裹形态存在着、生长着、流逝着,这其中具象化地呈现了隋建国对于时间的认知与思考。这个作品从2006年开始从未间断,隋建国计划将之一直做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如果说《时间的形状》是以日为单位记录时间的变化,那么《偏离17.5度》就是以年为单位对时间进行记录。2007年,根据浦江华侨城相对南北轴线向东偏离17.5度的特质,隋建国度身创作了名为《偏离17.5度》的大规模公共艺术作品,并年复一年地进行创作。此次深圳讲座正是以此为题,隋建国表示:“深圳作为一个中国最有未来的城市,它的城市性是最有意思的。所以我选了一个跟城市相关的主题,城市一定是跟住在城市里的个体生命相关,也是跟空间、时间相关的。”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