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到,在《春天的故事》中,雕刻了客家围屋、深圳渔民、荔枝树、罗湖火车站、工程兵、打工仔、莲花山、孺子牛等形象,蛇口第一声炮响、1987年12月1日全国第一次土地拍卖等重大历史事件也在雕塑中得到艺术再现。《走进新时代》中,不仅可以看到盐田港、国贸、地王、荔枝公园、会展中心等城市风光,还塑造了白领、企业家、武警战士、警察、深圳义工等一批现代深圳人的形象。《走向复兴》则通过大运场馆、未来深圳金融中心、深圳火车北站、机场3号航站楼等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展现深圳未来的城市场景。此外,三首原创歌曲的五线乐谱和歌词,作为纪念浮雕的组成部分,用喷砂的方式,凸显于浮雕墙背面。浮雕墙的背后种植的30棵榕树构成环形的纪念林,寓意着小平同志在中国南方画了一个圈。
为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选址莲花山公园东南角,采取“园中园”模式,建设“深圳改革开放纪念园”。自3月开始,纪念园规划方案就在莲花山顶的规划展厅以及城管局的网站上进行公示,受到深圳市民的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留下了几千条书面意见和电子邮件反馈意见,为纪念园的建设建言献策。
记者了解到,浮雕以典型化的创作方法,用具象的艺术语言,塑造了190个人物,以代表三十年各行各业深圳人的风采。主创、艺术家戴耘表示:“三组浮雕不是机械对应三个十年,而是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三个不同阶段,突出表现深圳人,深圳城市的精神,在这三组浮雕中,没有出现真实的人物,只是将人们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加以艺术化、符号化。”除人物以外,浮雕配以深圳不同时期标志性建筑、景观、城市符号,展现出一幅疏密有度,起伏跌宕的深圳特区历史画卷。
2010-08-09 17:46 深圳新闻网 【字号: 】
纪念园由入口广场、主题雕塑墙、休闲草坪等组成。最终的设计方案是在原有空间基础上,以雕塑墙的形式揭示出重要的“时”“事”“人”背后的深圳精神,通过民众的视角阐释深圳改革开放的成果。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罗秋近 实习生 黄美玲)“深圳经济特区纪念公园”8月10日正式竣工。记者从负责公园三座大型浮雕墙设计、制作工作的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获悉,该纪念园将于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主题雕塑墙是纪念园的主体部分,由三段弧形的石质铸铜浮雕墙组成, 每段高2.8米,长26米,浮雕墙体为浅色调石材,采用巴西进口“啡点金麻”,每块均整体切割而成。“三段浮雕墙分别以深圳三首原创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为主题,以改革开放进程中重大事件为主线,将特区建设30年来的重要人物群体、历史事件、城市建筑等通过具象写实的雕塑手法表达出来。”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深圳雕塑院)副院长夏和兴告诉记者,三段纪念浮雕,象征和浓缩了深圳特区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