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位于马峦山脚的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分会场以“动见:城市公共艺术的新视界”为主题,为市民奉上了2018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学术研讨会、雕塑工坊等一系列丰盛的文化大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雕塑发展很快,书写国家历史、展现时代风貌,这对于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是一种极好的艺术手段。”曹春生说,他是第一次来到深圳坪山,但对于坪山近年来举办的雕塑展一直非常关注,今天在这里看到了各种形态的雕塑艺术品,无论是抽象的、观念的、动感的,都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这也要感谢坪山不断对雕塑这样一个特殊造型艺术的关爱和支持,以及为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诸多努力。希望年轻艺术家们要珍惜良好机遇与环境,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
“让文化照见未来”。在新时代跨越发展新征程中,坪山区正以文化创新为抓手,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坪山从边缘城区向深圳东部中心城区蝶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本届雕塑展首次设立延伸点,实现了场地与空间的“跳跃”,其中雕塑坪山单元、动力雕塑单元、世居单元场地将从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延伸到大万世居、比亚迪,形成一条公共艺术与城区建设发展融合的文化艺术带。旨在让公共艺术“走出去”,和城区发展有机融合,让雕塑走出展厅,走近大众,让市民从公共艺术中感受到坪山蝶变过程中透射出的动力、活力、感召力。
观滴水可知沧海。在文博会的精彩表现背后,正得益于坪山行政区成立以来,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落实“东进战略”,加快推进深圳东部中心建设,不断优化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在公共文体事业方面攻坚突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密不可分。
81岁的曹春生先生、85岁的张润垲先生、86岁的张得蒂女士,在开幕式的特别环节,这三位老艺术家被邀请上台,他们也是2018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向前辈致敬”板块的特邀艺术家。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现场灯光突然亮起,聚焦在三位老艺术家带来的最新作品上,不由让人肃然起敬,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
据本届雕塑展总策展人介绍,今年的主题不仅表达了深圳坪山区不断推动公共艺术发展所形成的“动见”思维,而且彰显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视界,更是在探索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动见”关系以及无限的可能性。本次展览承载着艺术家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和反思,旨在建立起艺术与市民之间的通道,在公共艺术的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据了解,本次国际雕塑展是坪山集中力量打造的亮点品牌,围绕建设与东部中心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区,以树立塑造坪山城市精神的核心能量为使命,打造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促进文化产业与公共艺术融合,实现产业特色化发展,以此彰显坪山在传承与革新中寻找新力量、凝练和塑造城区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的决心和信心,开拓城市公共艺术新视界。
事实上,从7大主题单元的设置不难看出,坪山正是寄望由雕塑艺术直观诠释城区精神,表达坪山落实东进战略、实现新一轮急剧式、突变式、跨越式发展的新态势,同时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与文化艺术、雕塑专业与实际需要的有机统一。
“动见:城市公共艺术的新视界”。围绕本届雕塑展的主题,著名艺术评论家王明贤、著名设计师韩湛宁、著名公共艺术家张宇等三位策展人随后上台,将自己的艺术思路和感悟与现场观众进行了分享。
在文体旅游发展方面,坪山聚焦政策规划先行,进行了一系列高标准布局。出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推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规划配置、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等14条措施,实施了“坪山城市书房”、“最文化”示范社区、“坪山文化菜单”、“影约坪山”公益电影、“社区流动美术馆”等5个品牌行动。率先推出全域旅游发展策略及近期实施计划,确立了争创全域旅游先行区的目标。研究起草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针对企业、项目、文创园区等6个方面扶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文博会坪山雕塑园分会场开幕式别出心裁
“国际视野、中国气质、坪山雕塑。”王明贤用十二个字概括了本届雕塑展的定位,他认为,这一届雕塑展将公共艺术、动态雕塑、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探索融合,有望成为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坪山推进公共艺术的重要尝试。韩湛宁表示,“动见”代表的是日新月异发展变化当中的城市洞察力,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希望坪山能以此给中国的雕塑发展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
[摘要]文博会坪山区雕塑园分会场开幕,7大主题单元活动精彩纷呈。
初夏5月,一年一度的文博会盛宴如约而至。文博会坪山分会场作为坪山区实施“文化繁荣兴盛工程”的重点品牌活动,精彩起航。
在艺术探索中彰显人文情怀
来自德国的建筑雕塑领域开拓者克劳斯·布利,则对坪山的组织效率大为吃惊。他说,4个星期之前接到邀请,没想到来到现场一看,展览布置居然如此条理清晰,非常高兴来到坪山,能和中国的同行们一起愉快交流。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