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个叫深沟村的城中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北京的城市化像深圳一样是非常剧烈的,城中村来不及消化就被迅速地淹没了。这个深沟村的周围全部都是北京最豪华的楼盘,西边有一个巨大的商场,卖的东西既有给打工阶层消费的,也有世界著名设计产品的仿制品。在这里消费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很多老外,因为这里离使馆区非常近,他们觉得这些东西非常好玩。这个区域的许多细节都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的定格,也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虽然北京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能不是很民主,但也产生了新的CCTV大厦、鸟巢等具有空间整合意义的建筑,甚至将来肯定会是一个先锋性的设计,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北京的特色在包容性
史建以他参与的刚刚出版的一本书《北京跑酷——18个区域路上观察》为例,谈到了研究当代北京的一种方法:把北京分成18个区域,了解各个建筑的功能、空间逻辑和区域历史,最终揭示这一个城市空间内在的发展逻辑。他们的调查发现,这个区域内表面上没有任何逻辑关系,但仍然包含着新的都市性特色。它的都市性首先体现在大家相安无事,各有各的空间,各有各的“场”。 
史建在讲座中,从北京和深圳的两个城中村着手,就城市的都市性话题与深圳的规划业者、地产商以及学术界人士面对面交流。史建认为,站在中国城市的现实来看,中国当然不可能产生一个欧洲式的理想城市,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城市建设中的都市性特色。我们的城市十几年来高速发展,客观上必然产生出新的不同以往的都市性。
深圳城中村值得保留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