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蔚说生活在城市里越久,人对于颜色其实越麻木。城市里颜色太多了。特别是去人口密集的商圈、美食街。各种各样的霓虹灯。现在 led 技术也很发达。户外 Led 的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颜色的也来越饱和。它们对于视觉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强烈到你不敢直视。所以我会在创作上留下大量的颜色,试图对消费社会的表现有一个回应。
叶文 《景观—景观》 互动组合装置 200X200X10cm(展台高) 2017年
李荣蔚《20170519》 钢架、亚克力板 200X200cm 2017年
邓春儒&王亭的这组作品是讲鳌湖艺术村的前世今生。它从小的加工厂一步步改变,走到今天的过程。从一个古老村落通往一个当代社区,鳌湖的面貌集中着各种形态的连接。而艺术研究在其中所展现的,将有助于鳌湖逐渐清晰地袒露其文脉特征。
范文库《乡遇》 180cmX2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李路明《红领带的男人》 120x150cm 布上丙烯油彩 2017年
B馆:
策展人杨勇说,这次展览本身的呈现固然重要,但也希望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我们希望触动深圳的观众、企业、政府、小孩,他们对艺术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很多人说深圳有很多双年展,其实双年展本身并不说明什么,也不代表什么。但不同的展览都在对社会释放影响、传递某种价值观。我们的焦点是希望在深圳有某种探索成果的分享。
张心一作品
孙犁在已废弃等待拆迁的深圳观澜下围村,寻找旧的梁木,用传统手工做成一条船,放在象征村子吉祥平安的月牙湖里漂浮三个月,打捞出贴金箔,使其呈现新的面貌。作品代表两种价值、两种文化意义的重叠。孙犁说:“这几年的作品就像碎片,没有系统也没有深度的思考,我发现很多观念一细琢磨就不成立了,推翻自我总比推翻别人来的轻松,于是一切都在进行时的状态,不试图解决和确定什么,是我目前的状态。”
喻旭东说自己其实并不需要过度关注一个具体的对象,他需要的是一个现场。而这个现场能够让他重新激活启动我身体里的能量。他的“关于自然的绘画”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认知和情绪、身体能量三者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的描写。
徐坦是50后,是居住在深圳的一位非常学术的艺术家。这件作品表现了徐坦对植物学的研究,研究不同的珠三角最普遍的社会植物形态。徐坦说,在他过去 4 年的“社会植物学”项目中,其中一个方向是关于社会及城市中,人类涉及植物的活动,在过去的调研中,他收集到在珠三角城市,最为普遍的植物种植方式,以及最为普遍的树种,一般来说许多城市最为普遍的,最广泛的,和有组织的栽种,大约是 50 种植物左右。那么这些普遍种植的物种,徐坦称之为最典型的最普遍的社会植物我综合不同城市的情况,列举了 50 种珠三角最普遍的社会植物,在这次的展览中,他将呈现这 50 种社会植物中的,前 10 位中的 3 种,分别是:樟,芒果,小叶榕。
江衡《凹》250X185X83.4cm 处理过的铁皮,不锈钢镜面,电镀不锈钢,手工铸造 2016年
孙犁《一条船》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10月20日~11月19日,“再聚焦:第二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城市(是)美术馆”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举办。展览共分为A、B两个展区。
梁宇《信号的中间色》 52 X52cmX3 纸本水墨 2016年
在A展区,我们可以看到有徐坦、王鲁炎这样特别先锋的艺术家,也有杨晓洋、梁宇这样的艺术家。“我觉得这个展览的立项是从文联开始,从某种意义上它有官方的参与,但也包容了体制和专业圈的对话,这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这个城市应该有更宽泛的艺术现状,因为它很新,它有很多可能。这可能也是我想论证的一个点:两类人如何在专业的论证上成立。”杨勇说。
A馆:这个展场比较一目了然,是完全开放性的。杨勇说,他希望把各个艺术家都放在一起,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比如方力钧的作品旁边是一位非常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林辉华 《钻出牛角尖》,材质:铁丝网、铁棒
策展人杨勇正在导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