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一直觉得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是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她的美丽含蓄内敛、不事张扬,但处处透着知性、优雅。尽管初识她的时候,她不会让你激动不已,但之后你会对她魂牵梦萦、念念不忘。之前有人说济南土气,缺乏现代感,心里也不想辩论和解释,那是因为他们不懂济南的大气之美,那样的美不是一开始就摄人魂魄,而是缓慢有力直抵人内心的。
但济南最早的雕塑却是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英雄山山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碑座上,雕刻着由国家一级美术师张玉林创作的白色花岗岩的《红旗颂》浮雕。浮雕以红旗为主图,配有花环、冬梅、秋菊、荷花、万年青等图案,象征着美好的希望和明天的辉煌。塔顶嵌硕大的红五星,由红色花岗石凿就,直径达2米。这座1964年开工建设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是济南建成的首座城市雕塑,铭刻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让济南人始终铭记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
济南很多的雕塑都集中在护城河两岸,从解放阁到五龙潭,一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环护城河区域内约有百余件,如“对弈小孩”,坐在街角或树荫下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这样情趣盎然的雕塑不禁让行人心生暖意。
正如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雕刻不需要独创,但一定要有生命。”行走在济南的街头巷尾,就能在这些文化寓味浓厚的雕塑上,读到济南的故事,听到济南的老歌,领略到济南“二安”的豪放与婉约……寻着那些雕塑,走进济南老城的寻常巷陌,随便一个街角就能邂逅那些几百年前的大城小事,这样的济南能不让人留恋吗?
泉城广场的“泉标”自然是市民最为熟知的雕塑,1999年,伴随着泉城广场的建成,包括泉标、音乐喷泉雕塑和圣贤史迹图浮雕在内的广场雕塑群呈现在市民眼前。蓝色的泉标,如岩层下的泉水深沉低调,又透射出泉水的灵动和清澈,紧邻泉标的是硕大的金属荷花喷泉,每天有无数的游人在这里听音乐、赏喷泉。泉城广场东侧长廊内的齐鲁十二圣贤,也彰显了济南的历史厚度,泉城广场俨然成了济南人的大客厅,这两大地标性雕塑也成为让外地游客认识济南的名片。
济南金街泉城路芙蓉街街口的一组人物雕塑《老残听曲》,是根据《老残游记》的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制作的,生动再现了晚清作家刘鹗笔下走方郎中老残在明湖居听曲的生动场面:白妞眉眼生动,说得出神入化,老残听得专心致志,石桌上掰开的莲子散发着一缕清香,连伙计也不移眼珠地看着姑娘,茶水溢出杯子了都没觉察……
济南的这份美,除了上天恩赐硬实力的自然资源—久负盛名的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带有文化标签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海右此亭古,历下名士多”、“千古词人李清照”,还有那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城市雕塑。其实她们一直静默着,静默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她们一直在诉说着,诉说着大城小巷的故事;她们一直歌唱着,为这座城市的灵魂。雕塑,该是最好的表现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文明、发展的载体。她是一座城市静止的诗,是一座城市立体的画,她能为这座城市诉说故事,她能为这座城市注入活力,她能为这座城市低吟浅唱。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