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美成.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城市雕塑的设计定位是文化内涵的定位,它的内在品质应是这个城市历史、文化与当代市民公共精神的载体;是城市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是一座城市通向世界的“名片”,因此,城市雕塑应该以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文化及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为创作的灵感来源,以此营造一个既有文化积淀又有创新活力且不断发展的城市公共艺术品。没有优秀城市雕塑的城市犹如一个没有温度、呆板乏味、缺少独特魅力的“文化沙漠”。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标识性特征应成为识别城市的重要因素,承载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坐标。总之,识别一个雕塑就可以识别一座城市,优秀的城雕作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游走在这个城市,因为有这些雕塑的存在,我们能感受明确的文化内涵和空间方向辨识性,感受到这个城市所特有的个性和张力。正是应为有了优秀的雕塑,我们对这座城市才会有了强烈的识别感和归属感。
[2]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国城市雕塑50年[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8.
参考文献:
城市雕塑的文化标识是它能代表城市形象、城市精神、城市性质、城市历史,它成为记录一个城市某个时期出现的文化现象的载体,地域文化是城市雕塑标识建立的基础,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是城市雕塑创作的重要素材库。雕塑应该彰显城市文化个性,寻求特色化,也就是说其标识性特征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识别性。
城市的记忆片段往往折射在城市雕塑、建筑形态里。我们需要深入地探寻这个城市固有的文化现象,就完全可以建立起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雕塑艺术形态来。个性化的城市雕塑与老街、牌坊、老字号等共同组成一道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景。即便是看见老字号店铺的一个牌匾,都会给我们对这座城市增添爱它的要素。因此,在进行城市雕塑创造和规划时,不但要注意雕塑的造型、材质、色彩,以及与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还应详实、深入的解读该区域的历史、政治及地域文化,只有这样的城雕才会增添城市的个性化魅力。尤其是对历史、文化越发达的城市越是如此,而对于新型发展的城市,城市雕塑则应该更多地关注当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包括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求新、求变,这是新型城市雕塑规划与创作的主旋律。
结束语
在建国初,城雕作品以红色战争题材为主,如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这些雕塑成功地反映了人民民主运动和革命战争岁月的艰难历程,成为了那个时期城市雕塑的杰出代表作,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的坐标,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然而,当下许多城市匆忙上马的城雕,不能给城市添加亮丽的风景,反而污染着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人民的视线。比如,郑州地标性建筑“中原福塔”的广场前,动态粗俗两个拟人化的猪雕塑,既缺乏对郑州这座城市所应具有的文化历史文化研究,也不能体现城市文化未来前进的方向,甚至让人曲解该城市文化的定义,题材创意庸俗不堪,毫无艺术审美性,这样的城市雕塑最终只能沦为令人厌恶的城市“艺术垃圾”。
每座城市都应有各自的个性与气质,然而现实却是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北京与上海,西安与深圳,东京与纽约,越来越近似,缺乏个性特征,失去了独特的城市魅力与灵性。改变千城一面的建筑是不现实的,而改变城市雕塑的形态、色彩却是可行之路,个性化的城市雕塑可以为日趋相似的城市增添一些多元化的文化符号要素,保留城市个性特质的“基因”片段,成为一座城市个性与特色的标识和城市的内在灵魂。
城市雕塑的概念及国内城市雕塑现状
[3]布鲁克.巴里(美国),张帆译.室外环境雕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
“所谓城市雕塑,并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室内雕塑而言的,故可称之为室外雕塑,为了创作城市景观,也可称之为景观雕塑、城市环境雕塑等”②,但通常是指设置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如: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建筑、园林等公共设施的室外雕塑。城市雕塑规划设计的原则是要与该城市原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特点、人文环境融为一体,要突出、彰显本土文化和城市形象,展现城市特色,使其成为传承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同时还要考虑城市建筑、道路、园林、广场、山体水系、绿地等要素的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需放在适合的环境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美化环境,提升、点染城市景致的作用。
城雕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形态及重要表述载体,是活着的城市文化,也是城市雕塑文化的展示。城市雕塑应该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高度浓缩。将城市雕塑镶嵌在某一区域,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创作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思考的呈现,城市雕塑的历史、文化性与其艺术价值成为了一个统一体的两面。同样,城市雕塑在经受城市现代化洗礼过程中,现代文明的快速进程的痕迹也将渗透到城市雕塑之中。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