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考察过很多国家城市雕塑的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认为,上海近年来引进了不少大师的作品,比如,法国新现实主义大师恺撒的《大拇指》、罗丹的《思想者》,以及达利的雕塑等等,这对提升上海的城市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上海在雕塑方面缺少原创性的东西,很多作品都能找到模仿的影子,大部分写实作品缺乏情感。由恒源祥香山美术馆引进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在写实方面是非常好的范本,他将内心情感融进去,是艺术家学习的楷模。”
恒源祥香山美术馆馆长陈明则表示,引进米开朗基罗的《昼夜晨暮》与卡诺瓦的《美惠三女神》雕塑,是为了让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们能与世界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近距离接触。在意大利,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雕塑的身影,它们潜移默化影响着国民的艺术欣赏水准。
“美景的制造要依靠专业人员去主导,但现在的城市景观大部分由房产商说了算,而他们与艺术并不沾边。”为此,他认为,有必要把全世界公认的优秀作品引进来。
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广州美院院长黎明也表示,中国城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千城一面,没有性格,同样也没有雕塑的性格,“雕塑目前太过雷同,完全没有城市文化的性格”。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则表示,不久前网上发起“全国十大丑陋雕塑”评选,北京望京新地标以高票当选“全国十大丑陋雕塑之首”,“而由于网络的发达,这些丑的东西很快得到传播;但是人们知道了丑的,也应该知道什么是美的。城市雕塑应有更多的承载和责任,对人们起到美育的功能”。
好的城市雕塑应是城市名片
城市雕塑影响国民艺术水准
景观大多由房产商说了算
东方网11月3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今年艺博会上,雕塑作品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从矗立在世贸商城大门口的主题雕塑美国雕塑家沃德克的巨型奇异鸟,到安东尼奥·卡诺瓦的《美惠三女神》,以及米开朗基罗的《昼夜晨暮》等,这些世界级艺术巨匠作品的首度落沪,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也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昨天,由艺博会组委会、恒源祥香山美术馆共同主办的“雕塑与城市”主题座谈会在沪举行,10多位建筑、雕塑、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中外专家学者会聚一堂,探讨“雕塑与城市”的话题。专家们呼吁,在中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当下,城市雕塑发展也进入关键期,我们不能只会审丑,还要学会审美。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邱瑞敏称,当下很多城市雕塑存在着粗制滥造的现象。他透露,几年前有许多专家一起“会诊”上海的城市雕塑,看完后大家都觉得,其中有太多的雕塑需要拆掉。“因为要永久矗立在那里,所以城市雕塑是一个百年大计的事情。好的城市雕塑应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比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哥本哈根的《海的女儿》,这些标志性雕塑让人立即联想到那个城市;但这样的经典雕塑,在中国目前还没有”。
中国艺术品网负责人陈强说,城市雕塑应与城市公共区域相配套,“有一次,我路过上海闹市区一马路拐角,那里放着一个大型雕塑犀牛,我在那里观察了整整半小时,发现很多路人都绕着这个雕塑走,完全没有亲和力。城市雕塑不仅要与建筑和谐,还要与人和谐,如果人们都绕着走,那这样的雕塑放着还有什么意义?”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