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曾成钢认为,创作室内雕塑,艺术家可按自己思路和风格、自己习惯的材料来表现,别人看懂看不懂都
没有关系,但城市雕塑就完全不同了,就像一个人在自己家可以随心所欲,在公共环境里就得受到制约一样。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曾提到,亨利·摩尔的作品来北京展出时放在北海公园里,不大合适,因为其作品的内在气氛与封建皇家园林景观不相称。而北京去年在石景山公园建的国际雕塑园,将雕塑集中放在园子里,收门票,从城市环境空间艺术来讲,这些雕塑根本没有融入公共空间、融入城市。
作为一种塑造城市的艺术,城市雕塑的发展直接受到社会经济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主要是直接受政治意识
形态所制约,因此,严格说来,城市雕塑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只是近二十年间的事情。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的
城市雕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我国的大、中、小型城市普遍面临着提高城市文化水准、改变城市形象的需
求,于是乎“城市广场热”、“步行街热”等在全国范围出现,作为城市建设的公共艺术项目,城市雕塑也是“一窝蜂”拥上,大到
北京上海等都市、小到县城乡镇,到处都在做城雕,我国的城市雕塑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包括“深圳牛”、“黄河母亲”等一系
列雕塑精品。然而,优秀的城市雕塑毕竟少之又少,用艺术爱好者张力凡女士的话表达是“一堆垃圾里也可能有那么一件凤毛麟角”
。由于地方官员及艺术家的在市场化社会里发生的审美情趣的扭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城镇出现的许多城市雕塑在艺术上、甚至价值
观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以至于艺术水平低、不和谐、风格雷同的“丑城雕”遍布各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陈为邦总结得很
精辟:“我国的城市雕塑‘精品少,垃圾多’”。
现象三:与城市空间失去联系 应重视城市性格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脱节,是当下我国城雕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城雕与城市空间关系密切,这是由城市雕塑的特殊性决定的。作
为一种环境艺术,城市雕塑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各方面因素。而一座好的城雕只有放在合适的环境,才能显示出它的美
,起到点景,衬景的作用。
城市雕塑的人文内涵
希望城市管理部门、建筑师、园林师、规划师、雕塑家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来提高城市雕塑的质量,让城市雕塑真正成为“城市的眼睛”,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
城市雕塑在我国,近年来是发展迅猛,然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今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将城市雕塑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很多观众和专家纷纷反映:现在的城雕,既看不懂也不美。城市雕塑该如何来满足人们的审美?如何与城市的规划、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和谐统一?如何完美地体现城市的人文色彩与文化积淀?这需要社会共同来关注。
城市雕塑的亮点:《深圳的一日》。这组典型的平民化城雕,最初是以“让居民告诉我们做什么?”概念来创意的,该方案遵循陌生化、随机性的原则,分别选定18位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不同层面、不同职业的普通人,作为模特,并将他们真实的姓名、籍贯和工作单位镌刻在各自的雕塑旁边。将过去雕塑只表现伟人、英雄和神的形象转而表现普通人。这不仅体现了雕塑创作定位的调整,也是使雕塑真正融入城市的新尝试。
小资料:城市雕塑的概念 城市雕塑,它与近几十年世界上流行的“公共艺术”、“景观雕塑”、“环境雕塑”等概念,有着各有侧重但又相通的含义。城市雕塑这个概念由刘开渠先生80年代初提出,是中国特有的、约定俗成的一个概念。在国外一般提户外雕塑,与室内雕塑相对应,但户外雕塑不限于城市雕塑,比城雕的范畴要大。城雕的建造地点仅限于城市,特别强调雕塑跟着城市走,题材与城市更贴近,强调城雕与城市广场、街区、楼房、绿化等各种因素相协调,起到装饰、美化城市的作用,所以有人将城雕称作“城市的眼睛”。它主要包括了设立在室外的,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它可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四类。
类似这种可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像征的城市雕塑,世界上为数不少,但它们大多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创作、设置的时候,它们或许会有某时某地或某事件的因素制约,但它们总会以其人文价值观的内涵而超越了一时一地之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意义。比如,举世闻名的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对於无数来到美国的移民来说,它是自由的像征、摆脱旧世界的专制与压迫的像征;它的精神之源是法兰西政治中的自由主义精神;它的创作者在构思这座雕塑时深受浪漫主义杰出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名作《自由引导着人民》的影响。又比如,屹立在里约热内卢城郊山巅之上的耶稣基督雕像伸开双手,俯瞰全城,像征着对人类所怀有的无限怜悯和博爱,以及对人民获得独立的赞许和祝福,因而超越了纯粹的宗教意义。
对此,专家认为,城市雕塑乱立乱建、无序发展,是导致目前太原城市雕塑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而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说,
目前上海城市雕塑缺乏总体规划,重要公共空间缺乏有力度的城雕作品;城市规划没有为城雕预留空间,目前的城雕仅起补白、点缀
的作用,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作品缺乏个性,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方面多有雷同,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缺乏精品力作,没有
出现能代表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