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职业技能竞赛每年都在大芬油画村举行。
据介绍,为方便大芬油画村广大美术工作者落户深圳,首届深圳文博会后,深圳市政府专门为画工出台了“入户”考试政策。2005年至2007年共举办了3次入户考试,共有68名大芬画工成功入户。从2010年开始,深圳市推行积分入户政策,而大芬的画工们通过积分入户很难解决其入户问题。在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大芬管理办会同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办公室决定,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深圳市绘画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开展绘画职业技能竞赛,对通过考试者和在竞赛中获奖者,分别给予较大分值的入户积分,特别突出者仅通过一次考试就能获得入户所需的100分积分。
2004年,大芬油画村作为首届深圳文博会的唯一分会场亮相,它以文化产业植入,带动城中村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单元新旧更替的模式,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当年大芬油画村即被文化部授牌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但大芬的产业中临摹复制经营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经营模式是否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大芬画家、企业又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大芬如何跨过知识产权这道坎”成为媒体、管理层和研究机构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孙亚菲
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积极争取到深圳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协会的指导,研究出妥善、合理的美术作品版权保护方案。企业或个人可通过网上备案申请TSA可信时间戳获得版权保护。
核心区域面积只有0.4平方公里的大芬油画村现有40多家规模相对较大的油画经营公司,1200多家画廊、工作室以及画框、画布、颜料等绘画材料门店,形成了以油画为主附带书画、刺绣、雕塑艺术品及其他工艺品经营、上下游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基地。2004年以来,大芬油画村被文化部命名授牌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是全球重要的商品油画集散地之一。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大芬村觉醒的一个契机。它加快了大芬村向多渠道迈进的步伐,但并没有改变大芬村发展的根本规律。未来临摹与复制油画还会是大芬村油画产业的主体,应提升临摹与复制油画的水平、创造品牌效应。大芬村的未来在于找到一条适宜的原创油画与临摹复制油画相结合的路子。原创画家的最终目的就是走入市场,体现他们的艺术价值,大芬村这个平台的作用,在于把艺术转化为经济成果。
据悉,目前大芬油画村共有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1100余家,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画工达1万多人,其中75%以上为自由绘画职业者,非深圳户籍、无固定工作单位。根据深圳市社保局相关规定,非深圳户籍人员不能以个人名义购买深圳社保。而社保是保障居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非深户籍的自由职业者渴望获得社会保障,但在大芬工作的美术工作者,在深圳参保政策上存在难以逾越的现实困难。缺乏保障使得大芬美术工作者多年来一直缺乏归属感和“我是大芬人”的认同感。近年来,大芬油画村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保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
栾立银表示,大芬未来不应该只是发展油画,因为卖完一张画,与画家就没有关系了,如果做艺术衍生品,则可以让画的生命得到延续,这样大芬的美术产业生命力将更强,价值将更大。
本报驻广东记者 孙亚菲 通讯员 朱晨然
艺术衍生品做大产业链
扶持原创,大芬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任何市场行为都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卖画也一样,之所以不可能完全走艺术化路线,也是由国人的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决定的。从我国的现实层面来看,艺术品无论是鉴赏还是产业化都还在起步阶段,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行画既然有这么多订单,就证明有市场需要。需求摆在那里,因此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这不完全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从今年深圳文博会开始,主要面向大芬油画村美术工作者的深圳市绘画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和绘画职业技能竞赛,将每年在大芬油画村举办一次。届时,深圳市的美术工作者将通过参加竞赛及考试,获得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获得相应入户积分。
2012年以来,龙岗区政府积极推动大芬油画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并成功将其纳入深圳市首批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范围,联合中国美协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中青年油画展,以加快大芬村向原创转型的步伐。在108位入选画家中有13名深圳本土中青年油画家,其中还有4名是大芬油画村成长起来的油画家。在深圳市人力资源、版权保护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困扰大芬多年的版权保护问题、画工入户及参保问题,在现有政策框架内分别采取数字化版权登记、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以及人力外包等创新途径进行解决,为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养老、医疗、入户等方面解决很多困难,从而为大芬转型升级留住人才。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2012年大芬油画村在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全产业链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比增长10%以上。
在本次深圳文博会期间,大芬油画村分会场将举办参保手续说明会,向美术工作者详细介绍具体参保形式和办理手续,并在现场集中办理参保手续。
2008年突然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大芬油画村国外订单锐减,不少画商出口转内销遇阻,资金链突然断裂,行画业表面的繁荣被打破,大批油画店铺濒临倒闭。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对“大芬模式”的反思之声,部分学者直斥大芬村过于依赖复制,迫切需要改变思路。痛定思痛,大芬村决定重新调整发展模式,油画村中具有收藏价值的原创作品逐渐被提升到价值链的最高端。
5月15日,中国油画第一村——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将举行版权数字备案及授牌仪式和社保签约仪式。这是由龙岗区人民政府、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大芬美术产业协会等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作为第九届深圳文博会龙岗区分会场的重头戏之一,大芬油画村将在文博会期间推出多项惠及民生的措施,充分展示龙岗区政府对大芬美术产业升级的重视。
大芬是国内油画市场的风向标,当地政府给予画家的优惠政策,是国内绝大多数地方所不能企及的。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会有一些人无法坚守而离开,但也会有很多新的画家不断涌入。绘画是制造还是创造,该走向复制的批发化之路,还是继续原创的独木桥,这是大芬村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如今,政府扶持原创油画,目的是把大芬油画村做成一个金字塔的产业结构,以行画复制做基底,原创作品为塔尖,艺术化的思维遭遇产业化的规则虽痛苦,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如何让原创和复制成为互补而不是矛盾的关系,是大芬管理者下一步要着重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2009年起,政府推出了多项鼓励原创的政策,组织原创画家外出采风,在保障房分配和积分入户上给予倾斜。在政府的引导下,大芬村的画家们开始纷纷转型。仿佛一夜之间,大芬村搞原创的人多了起来,但原创市场并没有如想象般火爆,大芬卢浮宫就是典型的例子。开业6年来,由于租金比大芬村内便宜好几成,这里曾先后云集了百余名原创画家,但因为市场冷清,又渐渐地流失了大半。如今,在大芬村的1万多外来人口中,现有300多名原创画家如同“星星之火”,代表着大芬转型升级的前进方向。他们所盼望的,是政府能够给真正的艺术创作者营造一个充分自由的原创生态,让他们茁壮成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芬油画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芬发展到今天,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如何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艺术家进驻大芬、推动大芬原创再升级,如何解决在大芬工作的美术工作者存在的民生问题、为其搭建一个宜居宜业的发展平台带动深圳乃至全国的原创油画创作的发展,这是龙岗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作为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大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原创作品逐渐被大芬油画村提升到价值链的最高端。
记者手记
从低端行画向高端原创转型,是所有大芬人的美好期许,但是否切合实际,又或者,是否必然只有转到原创一个方向,还是有更多的可行路径去尝试,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长栾立银对记者说,大芬油画村除了向原创转型,还应该向艺术和创意衍生品方向转型。大芬油画村早期同其他行业一样通过来样加工、复制名画,形成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油画生产和销售基地。虽然大家对此有争议,但总的来说,大芬油画村的早期发展模式是确有成效的模式。但这样单一的模式,随着世界大环境的变化,急需转型升级,“艺术引领消费”不能再是单一的被动复制模式。通过“大芬原创”“艺术衍生”“版权的合法保护授权”的方式可以拉长并拉宽大芬油画的产业链条。基于这种想法,本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大芬油画村将举办大芬艺术衍生品创意展,挑选大芬部分画家的原创作品,让他们不仅仅只是靠卖出作品获得收益,还可以将自己作品中的绘画元素或某种符号与日常消费品完美地结合,再通过授权的方式让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去做艺术衍生品,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艺术改变生活,创意引领消费”的观念。这样一来,原创作品所创造的价值就可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大芬油画产业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在规模和产值上也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政策扶持解画工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