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生:这么多年来,深圳形成了一种“三型文化”,即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主流文化。创新型文化,是依托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来推动文化发展;智慧型文化,是以追求知识和理性为旨归,理性、科学地面向世界;力量型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结构中属于血气的部分,深圳一直提倡血性文化,十大观念中的“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就是一种血性文化。一个民族要走向复兴,就要提倡力量型文化。就像国歌所唱的那样,永远激励人们前进。
比如我们的学术文化,一直都不能与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匹配,我们提出建设“深圳学派”,宗旨是“全球视野、民族立场、时代精神、深圳表达”。我们树起“深圳学派”这面旗帜,无非是想告诉所有学人,这座城市尊重你们,尊重所有的学术创作,尊重所有的文化创意。如今,“深圳学派”建设正一步步从理想走向现实。去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学派建设推进方案,从加大力度打造学术精品力作、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学术名家、加大力度建设理论阵地和学术研究平台等措施着手推进。最近,历时一年多编纂而成的《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首批12部著作正式面世,这两套丛书的发布,被认为是深圳学派建设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深圳学派从理想走向现实的坚实一步。学术文化是文化的核心,决定着文化的质量、厚度和发言权。我们坚信,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沃土、立足于特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融汇于时代潮流的“深圳学派”一定能早日结出硕果,绽放出盎然生机!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深圳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人文颂》在巴黎演出的成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新人文主义内涵、现代价值观都高度契合,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类的智慧和基本价值追求古今相通,这更显出中国先哲的伟大。相信中国梦的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是以灿烂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标志。
王京生:在介绍深圳文化时,最感性的说法就是谈谈这是一种移民文化,有着无限创造力,这里的文化如何流动,说说这种文化的巨大能量,包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等。比如,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25%,文化出口占全国1/6强;有着强大的创意设计能力,荣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在短短30多年中坚持开展读书月活动14年,坚信“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等。
王京生:我一直很喜欢一副对联,那就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两样东西是一直延续下来的,一个是读书、一个是仁爱,你可以不读书,但你不敢嘲弄读书人;你可以不行善,但你不敢嘲弄行善的事。这都是中国人推崇的传统价值,是人类的良知所在,也构成了城市文化的两个“桩子”。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