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生: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把任何文化活动的过程都变成无限创意的过程。比如深圳读书月,既有不变的宗旨,但活动方式和每年主题都不断变化,我们不断去创造新颖的可以吸引大家参与的条件和可能。深圳关爱行动也在提出新的理念,从“关爱 感恩 回报”到“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在爱心人物的宣传推广中,从推出丛飞、郭春园,到推出孙影、李亚威,不断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
每座城市都有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城市突然兴起又突然消亡,而有些城市一旦崛起之后就成为千古名城,关键就看在其成长的关键期,植入了什么文化因子。值得庆幸的是,深圳在这座城市发展的关键期,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诗书之气。深圳人带着理想、感情、追求和担当,脚踏实地地推进全民阅读,终于在无声之中润化心灵,以大气压制浮躁,以优雅驱逐粗俗,全民阅读成为城市的重要特征,阅读也成为推动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王京生:这也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深圳文化还有哪些短板,还有哪些需要总结和提升的地方。
记者:在文化理念引领的同时,如何保证活动常做常新?
多年来,深圳的文化发展和文明培育,致力于求真、向善、崇美,构筑崭新的城市文明样式。我们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去激发城市的正能量。今天的深圳,每天有许多人在安静地读书、每天都创意无限,还洋溢着温暖的关爱气息、大爱情怀,这样的城市是不是很美好?只有激发人们内心真善美的活动,才能吸引社会各界来做。
比如,深圳30多年文化主要是创新文化,如何在文化底蕴上进一步提升、如何促进文化市场繁荣,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有专家寄望深圳在文化领域的市场化方面不断深化改革,积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成功经验,并打造全球最大文化贸易中心,而我们会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来加以推动。
记者:荣获孔子奖章,距离您离开北京来到深圳有着25年的时光。当年您从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来到深圳时,怀着怎样的梦想?
4月23日,世人一起关注阅读,而再过20多天,深圳还将迎来“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第十届文博会。日前,本报记者对王京生进行了专访,从阅读出发,谈深圳的文化梦想、文化坚守、文化理念、文化实践,谈一座城市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的脉动与跨越。
记者:深圳很多文化活动能长期坚持下来,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喜爱。
记者:多年来,您提出一系列文化发展的新观念新理念,包括“实现市民文化权利”“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文化”“建设深圳学派”“国家文化主权”等。理念创新对城市文化发展的意义何在?
第一个是“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换而言之,文化必须以人为本,这符合党的执政理念,一切要围绕人去做文章,只要最终服务的是人,这件事就差不了。今天的深圳,拥有文化馆69个、公共图书馆639个、自助图书馆200个、文化广场381个、博物馆28个,全市文化设施总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上万场,有一批高品位的公益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处于全国领先。春华灼灼,秋果累累,这一切,正是“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理念的开花结果。
深圳宣传文化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坚持,看准了就要做,就要坚持下来,换而言之,就是“死磕到底”。
一个民族不学习没有明天,一个城市不学习没有明天,一个人不学习没有明天。当看到一座城市的书城里人头涌动,当看到一座城市的图书馆前一早就排起了长龙,当看到这个城市的人均购书量总是遥遥领先时,我们应该对这座城市满怀信心。
王京生:你们可曾见过浩瀚的钱塘江?钱塘八月潮,壮观天下无,八月的潮水使钱塘江闻名于世。潮水,是钱塘江八月一个壮观的景色,而钱塘江水是无声无息、浩浩荡荡,从古至今一直流淌,正如我们的读书和读书活动一样。可以说,每年11月,就是我们读书的钱塘潮,而全年的读书就是浩荡的、永不回头的、一直流淌的钱塘江水。
深圳一直有着“国家立场,深圳表达”的自觉与担当,我们生活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之城,更是生活在中国走向复兴的伟大时代。任何的文化行动,必须服务于走向复兴的目标。
文化亮点的涌现,是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善精神的结合。很多文化活动不仅是“高贵的坚持”也是“快乐的坚持”,继而成为市民们“幸福的享受”。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高尚的,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从来没有感到孤独。
记者:作为宣传部部长,您在对外交流时一般怎样介绍深圳文化?
深圳的书城里永远人头涌动,这种自觉的内在推动力,让深圳成为筑梦也是圆梦的地方,而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深圳人可以从文化和阅读中汲取力量,继续敢闯敢试。
记者:阅读本是私人的事,深圳连续14年举办读书月来推动,读书与读书月之间,有何关联?
文化——尤其是阅读,对于民族、国家、城市、个人而言,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是一种快乐的可持续。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深圳人可以从文化和阅读中汲取力量,继续敢闯敢试。
王京生:深圳成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的人们知道学习和阅读可以改变命运、实现梦想。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四届读书月的主题就是“阅读筑梦 阅读圆梦”,我们认为,要想把阅读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和伟大的中国梦联系在一起。
今天的深圳,是一个以观念领先闻名全国的城市,也以崭新的文化形态、强大的文化实力、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乃至被世界所广泛接受的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学习能力,日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现在,我们还从城市文化运营的角度对深圳文化进行梳理与思考。深圳是怎么运营城市文化品牌,怎么提炼文化观念,怎么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怎么发展文化产业等,通过总结来进一步提升。
王京生:这是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善精神的结合。深圳每年要做好几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而且是吸引和发动市民一起来做。比如,深圳读书月每年都四五百项活动,大家都在创造和参与,就是在读书月组委会的大旗帜下、在读书月理念的引领下,大家志同道合,共同奋斗,把读书月活动变成了一种既是“高贵的坚持”,也是“快乐的坚持”,变成市民们“幸福的享受”。可以说,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高尚的,但是在做的时候从来没有感到孤独,因为,读书月有一个团队在主导,有宣传文化系统的力量在推动,有全市上下的努力,从政府到老百姓的共同参与,还有众多大家大师的智力支持。
王京生:七年磨一剑。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孔子提出了做人主张,提出人类一些做人的基本价值准则,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的优秀民族,儒家思想的精华正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一个贡献。作为《人文颂》的总策划,我希望用西方交响乐的形式与表现手法,创意诠释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人生理念和生命态度,将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光辉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讲以人为本,那么,人以何为本?我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根本,而且这些理念东西方文明是相通的。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着共同遵循的价值。仁,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博爱;义,是以人为本的正义大道,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正义;礼,是以人为本的和谐之道,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秩序;智,是以人为本的人生智慧,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智慧;信,是以人为本的生命承诺,它对应的现代价值观念是诚信。创作《人文颂》,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一种探索与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奏响华夏正音。
上下同欲者胜。深圳文博会,就是因为“上下同欲”而快速崛起。深圳文博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们不仅把它做成国家级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部署,而且通过文博会带动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的带动形式就是分会场。现在,文博会分会场遍布全市六区和四个新区,达到了50多个。文博会之所以得到深圳文化企业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受益,这样的事情,谁不愿意做?活动接地气,考虑群众的真正需求,自然就受欢迎,这也是体现一座城市真正的情怀。
我记得,当年来深圳时,很多人都对这个城市满怀热情,唯一的缺憾就是,如果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一些、文化内涵丰富一些就好了。大家对城市“爱之深”,对这个缺憾就“恨之切”、言之也苛,而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这些问题都在陆续解决,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我们依然要继续努力。
在深圳,每天有许多人在安静地读书,每天又涌动着无限创意,洋溢着温暖的关爱气息、大爱情怀,这样的城市,是不是很美好?
记者:现在,您的梦想实现了吗?
凡是工商发达之地,必是文化兴盛之邦,中外许多城市的发展都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巨大的经济能量可以推动文化崛起,文化崛起又可以推动经济腾飞。“三型文化”,是我们希望深圳最终达到的城市文化,我们也希望通过深圳的实践,把“三型文化”推向全国,助力中华文化的复兴。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保守型而是创新型,不是愚昧型而是智慧型,不是消弭型而是力量型,就太伟大了。记者 林金华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峰会和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的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向深圳市长许勤颁发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证书,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深圳也是迄今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同时,博科娃将“孔子奖章”颁发给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孔子奖章”,是对世界范围内,在文化、艺术、阅读、创意和学习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肯定和褒奖。“孔子奖章”授予王京生,正是对他在推动深圳全民阅读、建设设计之都、实现城市文化跨越发展、推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交流合作中的卓越贡献予以肯定。
之所以提“三型文化”,也是在考察了人类文化的历史、探究许多优秀文化之所以优秀的原因后形成的。深圳有着培育这三种文化的深厚土壤: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一路走来都是在为改革开放领航开路,这个城市就是创新创意的产物;推动发展改造社会必须通过智慧,高新技术是一种工具理性,阅读则可以净化心灵;商业化城市尤其不能沉醉于灯红酒绿中,培育力量型文化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也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给每个人文化自由的空间,因为,“文化因多元而可爱,不因单一而高贵。”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