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是不是一个艺术作品占领了一个公共空间就是公共艺术?是不是一个艺术家作品探讨公共议题,也成为公共艺术?在4月24日的中康路8号讲坛,深圳公共艺术中心发起了“公共艺术如何公共和艺术”的题目,邀请了4位讲者:邱志杰、朱晔、李一凡和欧宁分享他们的探索。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观、最显现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培育在地的文化创新能力,营构一种文化自我“生长”氛围,公共艺术在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培育着公众的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之间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在理论上探索公共艺术与城市社区生活建设的途径,需要向广大公众展示公共艺术与社区生活建设的紧密联系,需要在公共艺术家、社区管理者与公众之间展开更多的对话与交流。
4月30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院长王中主讲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四方沙龙,他以沙里宁的话做自己的开场白,并点出本年度四方沙龙的主题“城市与公共艺术”。一个月前,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同样就这一主题进行了演讲。接下来,还将有8位知名的学者对这一主题展开各自的观察。而在4月24日,中康路8号讲坛拉开序幕,无独有偶,该讲坛也将焦点对准了公共艺术。一时间,关于公共艺术的探讨,成为热点。
毫无疑问,当代公共艺术可以在空间文化心理结构、群体认知与交流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解等重大论题上作出深度探索,而其艺术形象又是感性的、互动的、吸引公众在场的。这同时也是一种与公共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创新行为,是把艺术创新与艺术创业共同链接到城市发展主题中的新平台、新起点。
因此,深圳关山月美术馆2016年度讲座的主题拟定为“城市发展与公共艺术及艺术创新”,将邀请国内公共艺术界与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从多元角度进行阐述和演示,与公众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深圳需要向公众展示公共艺术与社区生活建设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还将有8场讲座,拟邀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清等,分别就“公共艺术与日常生活及地方关怀”等话题展开多向度的探讨。
关山月美术馆为何要举办“城市与公共艺术十讲”?关山月美术馆该项目的执行人薛扬表示,当代公共艺术的功能早已突破了公共建筑空间的装饰、美化等单一维度,成为介入与塑造城市生活面貌和公共社群生活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