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汕头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六所有公共艺术院系和专业的艺术院校联合举办的“教学及作品交流展”在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公共艺术是指公众的艺术,而非私人的艺术,换言之这种艺术必需包含公共的目的,它的空间环境也必须非私人庭院宅院而是一个公共环境,它是为公众提供一个文化空间和艺术产品,”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黄月新教授介绍,“过去的雕塑、壁画、景观艺术在公共艺术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现在公共艺术全面进入公共生活,公共艺术的话题就不再局限于雕塑和壁画,人们更强调公共空间、公共权力、公共文化等多种层面的研究。”
据了解,本次论坛上除围绕“当下城市公共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创作”等相关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外,还将在广西艺术学院南湖校区和相思湖校区举办“张宇·公共艺术作品暨文献展”“公共艺术课题教学展”“视界造境·张燕根公共艺术研究生教学10周年汇报展”“德国艺术家塞巴斯蒂安·库恩(Sebastian Kuhn)‘llax视差’讲座”,以及中山大学研究生导师冯原教授“山货与海味:世界性与地方性的当代变奏,以上海世博会的空是编码为例讲座”等系列展览与讲座活动。
艺术家的交流展值得看
“我们的城市·公共艺术教育国际论坛暨公共艺术学科建设年会主题活动”开幕式10月24日在广西艺术学院举行。来自国际、国内的著名城市文化学者、公共艺术研究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公共艺术策划和创作者齐聚一堂,将在为期3天的论坛时间里就当下城市公共文化与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创作相关议题进行对话与研讨。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成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城市”作为本次论坛主题,就是想将公共艺术置身于城市空间即代表公共艺术所处的宏观空间给予讨论。
“我们刚刚走进会议厅大门的时候,每个人脖子上都挂上主办方赠送的绣球,这是一种表达情意的礼物,如果把绣球放大150倍,就是一个雕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冯原教授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作论坛主题宣讲。他认为,当“绣球”成为一个放置在城市空间里的雕塑,表达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人对待事物的感情方式,实际上就是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其实很生活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