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没有老师、没有资料、没有教科书以及看不到雕塑作品的茫然中,开始了自学雕塑的路程。
他说,在创作时,只要有水和饼干,可以一周不出门,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中。随着雕塑的一起、一伏、一刻、一画,他的心在颤抖,自己仿佛置身于大山里,有流动的水,巍峨的山浮现在眼前,一石一土,一草一木,一径一泉,都能牵动他的每一根神经。
“山水雕塑作为园林景观雕塑,可以成为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假山石的替代品。人们出于对假山石的喜爱,将它们从山林搬至人居庭院,殊不知,破坏的是多年生成的原生地貌,甚至会造成山地局部水土流失。”他说,山水雕塑取材于普通石料、水泥、青铜和铸铁,避免了对人类家园盲目的掠夺与破坏,它既满足了人们对假山石类艺术的喜爱,又保护了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他认为,自己在“山水雕塑”中借山石形式的躯壳,拓展其具有生命内核的灵性,与人体及人之精神糅合,重构于似与不似之间。
“在我的山水雕塑中,山水是和平共处的,山托水现,山静水流,相依相偎,体现自然界永恒的和谐。”在他看来,山水通人性,山水有性情。因此,他将这种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境界,融入到他的创作中,将自然环境中的山水和有生命的人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展示出一种全新的美感。
眼前的周老师,68岁了,但只要谈起他的“山水雕塑”作品,就神采奕奕、滔滔不绝,有着满肚子说不完的话。
很小的时候,他就在老家破旧的木板房里,肆无忌惮地涂鸦“作品”;门前光滑的青石板街,是他操练泥巴的理想工作台。他埋头揉、砸、辗、压、捏、搓,青石板上摆满了小鸟、小狗、坦克、飞机等。
名片:周鹏生,湖南宁远人,现居株洲。湖南省雕塑院雕塑家,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山水雕塑系列(200余种),大、小城雕《舜帝》等数十座。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数十次获省、全国奖项。在《美术》、《雕塑》、《美术观察》、《文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艺术中国》等权威刊物发表作品百余件(次),出版个人画册《当代雕塑艺术走向新空间-周鹏生》、《当代中国雕塑家作品集-周鹏生作品选》、《周鹏生山水雕塑作品集》、《中国式的抽象-周鹏生山水雕塑选集》等。(采写株洲晚报记者杨如) 周老师笑着说,这就是他“山水雕塑”作品的特色。 1948年,他出生在湖南宁远县一个铁匠世家,祖、父辈都是有名铁匠。他现在仍能清晰记得父亲所打的镰刀、锄头那精致的模样。他好奇于叮叮当当的锤击声和铁块神奇地能变成各种器物,对物体的造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上世纪70年代中,周鹏生的一组处女作雕塑《女体操运动员》参加湖南省陶瓷展引起了关注,他因此从教育岗位调入宁远县瓷厂,成为一名艺术陶瓷设计员。他创作的《红军路》等多件作品先后参加了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全国陶瓷展。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如此评价他:让山水雕塑成为城市雕塑的一种方式,应该是周鹏生一个创造性的贡献。 为冰冷的雕塑注入中国诗意 从1996年开始,周鹏生开始创作“山水雕塑”。如今,他的作品已有200多件。 《螺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如今矗立在中国雕刻之乡的福建惠安,高13.6米,是该城重要的地标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