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周鹏生仍坚持学习,每天看书几个小时,之余的时间不是在创作,就是在搜集、欣赏全世界顶尖的雕塑作品,他的电脑里,已储存了40多万张雕塑作品,还有几千幅名家的山水画。他说无论从事哪一行,无论学什么,都需要有这一个领域里最顶端的眼光,登上山顶才能俯视群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口。
我眼前的这座雕塑叫《螺女》。乍看,她颀长的脖颈,如瀑的秀发,曼妙的身姿……让人感受到了人体之美;再看,又变成了起伏的山峦,曲折的小径,幽深的洞穴……这是美妙的人体,还是美丽的山水?
听着周鹏生娓娓道来他的故事,我感叹:他是一个为雕塑而生的人。
他为了雕塑心中的自然山水,走遍了名山大川,还熟读了大量中国古代的山水诗词,努力将前人的山水精神和山水诗性注入山水雕塑的内核。
“一个为雕塑而生的人”
除了环保,还能集欣赏、娱乐于一体。他说,有些雕塑,体积越大越好看,越能看出它的意趣所在。比如,孔洞相连的山水雕塑可高达几十米,若再配置以喷泉等设施,人们可进入雕塑内部空间,攀登游览,嬉戏玩耍,比起一些冷冰的城雕,山水雕塑便多了温情的一面。
现在,他最大的愿望是能看到自己更多的雕塑作品,进入更多城市(如株洲)的公园、广场,甚至能成为一些城市的地标。“因为这能起到很好的环境保护作用,能很好地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他说。
1988年夏,周鹏生宁远调到株洲,随后到北京进入中国美协城雕研究班深造,从此,他的艺术道路愈走愈宽广。他的雕塑作品《球》、《水球》分别入选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炎帝》获株洲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南省文化厅奖、入选文化部艺术博览会;石雕《胎教》、《深圳湾的春风》分别入选第二届、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的展览……国内、国际知名刊物如《美术》等都有推介他的山水雕塑……
什么是“山水雕塑”呢?周老师解释,就是类似自然山石的造型,表现自然山川的博大与灵动,表达作者关爱自然、崇尚自然的情怀。通过对自然山石的人性化、诗化的描述,如似人非人,似石非石的结构等,创造出一种既类人又类自然山川的雕塑作品。
1964年初中毕业后,他被选送到当地的师范学校学习,1968年毕业后分配到乡村中学任教,次年,被调到宁远城关继续从事教学工作。正是在这一年,刊物上发表的雕塑《向秀丽》成为他学习临摹雕塑的第一个范本,继而自己开始创作样板戏中的人物。
“你仔细看,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像人;从另一角度看,又像山、像水。”在雕塑家周鹏生老师的家里,他随手拿起一座雕塑作品给我讲解。果然,随着他手的转动,我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
环顾他的家,客厅里摆满了几十件大小不一的雕塑作品,卧房里的书架上也摆满了很多小型的雕塑作品,形态各异。床头上的书一叠挨着一叠,堆成一米多高。
周鹏生老师介绍他的山水雕塑作品(记者谢慧摄)
他是一个为雕塑而生的人。他从1996年开始创作“山水雕塑”系列作品,迄今有200多件。他的一些作品矗立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园林、公园、广场上。国内、国际知名的刊物如《美术》、《美术观察》、《文艺研究》、《雕塑》、《中外文化交流》、《鉴宝》、《中国艺术》等都有推介他的作品。
中国雕刻艺术节、中国当代雕塑提名展、2004年中国o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等大型国内外展赛,都有他参展的身影;他的作品曾数十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在北京、深圳、长沙、郑州、惠安、永州等城市的醒目位置都矗立有他的雕塑作品……
坐在周鹏生老师家客厅的一隅,我观赏着这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