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芬村,许多画师画匠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在那里从事绘画产业的海南人就有一百多名,不少还是我的校友,有五十多个老乡在大芬村开了画廊。”张贤科说,当时他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海南绘画产业成熟就回海南发展。
一年赚三十多万元 买了两套房一辆轿车
从外省回屯昌创业 培训“农民画家”
7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屯昌油画街张贤科的原色画廊。他身材微胖,和蔼可亲,正在品茶,画廊里香气弥漫……他妻子杨娇萍正在聚精会神作画,时而沾墨点翠,时而着色上彩,时而又用刀子横拔直刮……
杨娇萍在画画
有了张贤科夫妇做榜样,越来越多的返乡画师回到屯昌创业,现在已有六十多位省内外有名气的画师进驻屯昌,大多是在深圳大芬村闯荡多年的海南画师,他们的到来带动了屯昌油画发展。
张贤科的兴奋溢于言表,他看到了希望……往后一段时间,妻子在工作室画画,他天天出去跑订单。随着大芬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张贤科的画越来越好卖,一年能有几万元收入。
张贤科小时候不爱学习,但喜欢画画。初中毕业后,他被父母送到屯昌研璞轩美术学校,他的人生从此改变了轨迹——他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1997年,他和来自定安的同学杨娇萍好上了。当年张贤科和女友毕业,一起到广州打拼。
不时有游客走进画廊,他们欣赏油画之余拿出相机不停地拍照,希望把这些油画作品“带回家”。来自海口的一对情侣与张贤科讨价还价,想购买他最近 创作的一幅作品,最终以3500元成交。“油画街24个画廊,我的生意算是红火。今年上半年,我靠卖油画已经赚了近20万元。”张贤科乐呵呵地说。
“靠一把画笔开拓一项产业,这需要下苦功夫。”张贤科介绍,屯昌油画之风兴起,缘于自学成才的农民画家陈有俊。当时他发现不少农村孩子喜欢画 画,但因家庭困难无法圆梦。1984年陈有俊创办了屯昌研璞轩美术学校,二十多年来由政府出资,免费培养了六千多学员,当地学油画蔚然成风。这些画师农忙 时生产,闲时作油画,成为中国当代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
除了画画,张贤科和杨娇萍还办起了培训班,收学徒。在大芬村一栋居民楼,来自屯昌的李国元和几个同乡挤在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用画笔描绘着自己的梦想。李国元的老师是张贤科,他画画时,张贤科和妻子杨娇萍就在旁边指导。
假如你在英国或法国购买一幅油画,可能是海南屯昌油画街创作的,作者或许是屯昌的画家画师——张贤科夫妇在广州、深圳打拼十多年,落寂过,流泪过,最困难 时一天伙食费3块钱。3年前他们回到屯昌创业卖油画,一年赚三十多万元,买了两套房、一辆小轿车。在他们的鼓励和培训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了画油画,脱 贫致富……
张贤科获悉后很兴奋。2011年春节后,他们夫妇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开拓事业,在屯昌县城油画街开了一家画廊。“我这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是免租 金的,县政府每个月还补助260元水电费。县政府还给这里的画师定额生活补贴:凡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专业),每年补贴4万元;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 (油画专业),每年补贴3万元;普通画师每年补贴1.5万元。我妻子是海南省美协会员,每年获得3万元补贴。”张贤科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