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兼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我觉得大芬还是要做强油画来提升特色。其实,我觉得可以与美术学院寻找合作的空间。其次是拉长产业链、经营多元化。大芬目前的问题是产业链比较单一,大芬必须要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应有培训、旅游、视觉艺术拓展空间,不然大芬就只是一个符号。再由就是强化科技感、培育新业态。大芬是一个传统的业态,要跟新业态相结合,从生产、传播、营销、管理等角度出发,再造一些有科技含量的实物。
本栏撰文/摄影:深圳商报记者 毕国学
●大芬避免了艺术园区滑向时尚消费园区的误区
如何擦亮大芬“国字号”招牌,国内一流文化产业专家为后大芬十年“把脉”支招
作为深圳商报驻站记者,笔者见证并为大芬鼓与呼了十年。亲历了大芬走出去——《大芬油画亮相香江》、《深圳原创作品“艺博会上一鸣惊人” 大芬油画亮相北京》等宣传推介活动,拍下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为大芬油画村题字——“中国油画第一村”的历史镜头。
祟尚伟(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我对大芬有三句话要说,既大家的大芬、电商的大芬、连锁的大芬。大家的大芬,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艺术大家的大芬,是未来的目标;第二是大众的大芬,是基础。电商的大芬:这个可以作为重点的突破口,要立足于做工艺品的电商方面下功夫,把它做成全国艺术品的电子商务平台。连锁的大芬:大芬是先起,很多地方是后起。大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引领合作,而不是竞争。我觉得应该在大芬做一些家庭、商旅这样一个整体连锁供应商的模式。
2004年是大芬油画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文化部授予大芬油画村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大芬油画村是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首个也是唯一的分会场。首届文博会上,大芬油画村独特的产业模式,成为国内媒体报道的焦点和最大亮点。文博会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先后到大芬油画村视察。同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领导王永章,中国美协领导刘大为、靳尚谊等业界的领导专家都先后到大芬油画村,为大芬油画村发展出谋划策。
章建刚(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未来大芬怎么办,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艺术家的发展,一个是村民的发展。我觉得我们要更多地从地方、村民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未来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未来大芬村的10年应该成为什么样子应该仔细去思考。人从哪里来,大芬村将来谁在这里住并不重要,村民有可能将来早就搬出去了,但是大芬的产业在这儿,大芬新老村民会从这些产业上继续受益。
●造就原创加贸易的新型大芬村
大芬十年,一路艰辛,一番拼搏。大芬十年,有过辉煌,有过彷徨;十年大芬,原创画家蒋庆北、李铁香、陈求之、门简成、李济勇、谢飞、黑马、王同行、钱铁石、史飞、李印等原创画家脱颖而出。大芬十年,林树森、“三杨”(杨化喜、杨福徐、杨文)等一批画工在大芬放飞梦想,蝶变为原创画家。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