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大芬油画村请来了中建院、龙岗区质监部门的专家共同研讨方案。经讨论,作出设立人工轨道、4台起重机接力等方案。其间有关负责人甚至联系了直升机公司,试图将巨砚空运到位。随后龙岗区区长余伟良亲临现场,指导搬运。
据巨砚制造方有关负责人彭先生介绍,广东肇庆的端砚、河北易水的易砚与安徽歙县的歙砚合称“中国三大名砚”,而此巨砚正产自河北易水。其上刻《清明上河图》,长约11.8米,宽约3米,高约1米,重约55吨,由40余名工人花了2年的功夫制成,是迄今为止的中华第一大砚。另据透露,此砚被誉为大芬油画村“镇村之宝”,除了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坐镇“西方油画”的世界中,还有其“善事背景”——解决了易水地区的部分就业问题。南方都市报
昨晚8时许,经专家组讨论,最后确定方案:将10根20米长的槽钢铺在地下河路面上,然后两辆起重机同时将巨砚吊了过去。昨晚10时许,巨砚终于“位正言顺”地成为大芬油画村的“镇村之宝”。 奥一讯重55吨、号称“中华第一砚”的《清明上河图》巨砚,在路上走了2700余公里后前晚抵达大芬油画村。但因大芬油画村广场下有一条约7米宽的地下河,工作人员担心这个“镇村之宝”经过时轧塌路面,曾联系直升机公司试图空运。后来经过专家研讨,地下河路面上铺上槽钢,两辆吊车合力,巨砚最终被吊到文博会期间供人们观赏的位置上。 重达55吨的大砚台从河北省一路辗转运抵文博会现场。(张耀波摄) 昨日(14)上午9时,记者接到报料赶到大芬油画村广场时,板车上被包裹的巨砚正“一筹莫展”,旁边停着两辆起重机。据大芬油画村有关负责人范先生介绍,因巨砚重55吨,两个起重机各重60多吨;而广场的地下河上路面承重为40余吨,因此担心用起重机搬运时轧塌河面,前晚巨砚在地下河边紧急“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