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慧法院是未来发展方向
鹰眼执行综合平台,算得上是“名声”在外,该平台实现了批量网络查控财产、全要素生成程序性文书、一键识别繁案简案、自动推送节点通知、智能管理外勤事务、一键送达法律文书等功能,为执行整体工作实现全网络办理、全流程公开、全方位智能提供重要支撑,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讲解员之一、深圳市中级法院执行局法官肖伟光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观展代表,他负责讲解的鹰眼执行综合平台吸引了多地法院系统人员,来自四川巴中基层法院的杨女士驻足观看良久,并详细地向其了解平台的操作及运行流程。
本次展览会深圳法院展台展出的三大平台,深融·多元化平台可谓是“互联网+法院”的典型应用。该平台将机制创新与智慧科技相结合,实现了调解立案、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类案推送、在线评议、转诉讼立案六大功能,在全国率先实现诉前调解案件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鹰眼执行综合平台的一大特色即是“一键”查控,即法官只需要一次点击就可以完成以往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控制工作,具体而言,如果被执行人有多项财产,如房产、车辆、很多银行账户,以往法官需要针对多个财产发出多份协执、裁定,势必会有时间差,现在一键点击即可控制所有财产,最大限度避免了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可能性。
自2017年11月1日深融·多元化平台正式上线以来,深圳两级法院一共导入各类调解案件35540宗,处理了21000余宗,成功调解4211宗,调解率近20%,有效地发挥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优势,合理配置了司法资源,节省当事人诉讼成本,提升当事人诉讼服务体验,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贡献力量。
法库-电子卷宗平台,则是使全部扫描材料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能够自动生成电子档案,并自动归入相应的目录,从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次扫描、自动排序、智能归档,同时通过深度应用,以信息抓取、自动回填、文书辅写、电子送达、节点监管等功能实现全程智能办案和精准审判管理。
法库-电子卷宗平台吸引了来自河南南阳基层法院的樊先生,他介绍,目前其所在法院在电子卷宗方面采用的是传统的“扫描”方式,类似“电子卷宗平台”法官可在网上全流程办理案件的情况还未能全部实现,“网上立案已经启动了,网上办案部分内容启动了。”樊先生说,虽然相比有”不足”,“正在做顶层设计,努力迎头赶上。”
4月24日,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会现场,深圳法院的展台内人来人往,参展各方代表络绎不绝。上午10时许,深圳市中级法院院长万国营等一行人来深圳法院展台,观摩展出的三大“智慧”平台。
南都记者现场留意到,三名深圳法院的讲解员分别负责向参展代表讲解三大平台,展会开始后,这三名讲解员几乎没有停歇,来观展的既有市民群众,也有各地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代表,更多的则是各地法院系统人员。
深圳法院三大智慧“平台”集中亮相
“我们是带着学习的目的过来的。”杨女士介绍,相比于四川巴中基层法院,深圳法院的“智慧”成果确实“先进多了”,“原因一方面是深圳地区起步早,另一方面也是资金等因素的支持力度很大,我们是中西部地区,要借鉴学习(深圳法院),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
南都讯 记者徐全盛 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最高人民法院携六地法院分七个主题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法院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其中,深圳市中级法院作为仅有受邀的两家中级法院之一,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亮相,深融·多元化平台、法库-电子卷宗平台、鹰眼执行综合平台等深圳法院的智慧“成果”,吸引了现场众多参展代表。
“每天最少接待50人,多的时候有百余人。”肖伟光介绍,展会是22日正式开始,21日起就来到福州做准备了,这几天接待了各方代表,包括有地区公安局长在展台驻足了近半个小时,很多来参观的代表是“很吃惊的,“(他们)没有想到我们能把法院信息化做到这么好。”展览会开始后,包括肖伟光在内,三名讲解员白天少有歇息时候,中午都是在展台抽空吃盒饭。“感觉第一是很累,但同时也很光荣,接待的各方代表对深圳智慧法院成果非常肯定,所以也很骄傲。” 肖伟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