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创作是艺术家的强项,他们能够安心创作,艺术功底扎实,这是我们的画师们没法比的,而我们的优势是快速、低成本地生产艺术商品。”吴瑞球也表示,“大芬村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产业优势。”
图3 顾客在太阳山画廊选画。
2004年初,得知深圳将举办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的消息,龙岗区镇两级政府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扩大大芬村知名度的绝好机会,他们立即主动申请,成为了首届文博会惟一一个分会场。以此为契机,龙岗区镇两级政府对大芬村打造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包装沿街画廊及民房外墙,对广场及道路进行改造,区镇村三级还投资1600多万元,进行了空中电缆电线入地、画廊门面装修、油画展厅改建。同时,将村口4栋旧居民楼拆除,建起了油画艺术广场。
此外,龙岗区委、区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销,促进原创,如对一定水平和能力的画家给予入户、住房等优惠政策;建设公共租赁房,解决画家、画工的居住条件;组织油画企业参加国内的各种展会,开拓销售渠道等。“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大芬村已经有30%的画作属于原创油画,内销的比例越来越大。”彭罡说。
精准的定位,为大芬村赢得了市场空间。现在大芬村的油画不光销售到了海外,连深圳市民在家庭装修时,也喜欢来大芬村挑几幅画装饰新家。
“我们一开始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油画,当时需求主要来自国外,主要出口到美国,所以大芬村的油画以欧美风格为主。”深圳市集艺源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瑞球是最早跟随黄江创作、销售油画的一批人之一,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是大芬村最大的油画经营企业。
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早在2000年,布吉镇就成立了深圳第一家镇级文联,使外来画家有了一个交流活动的阵地。2002年,镇政府组织画商赴欧洲和非洲考察市场。2003年,政府着手将大芬油画村的原创美术作品引入正规美术馆展出。但是一直到2004年,大芬村还只有305家经营门店,除了专业经营油画的人外,知道大芬村的人很少。
“我们的画就是商品,市场需要这样的画。”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范育新坚定地说。他认为,不能用传统的临摹画和原创画来评判大芬村的油画,因为大芬村油画产业的“产品”是作为大众消费品的“装饰画”,画家的“作品”是定位于投资的“收藏品”,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市场定位。
年轻的时候,丈夫画画,朱红则摆地摊卖画,住的是铁皮屋,吃的是粗茶淡饭,朱红说,“直到现在,我们俩回想起当初的苦日子,现在的好日子真像做梦一样。”让朱红夫妻梦想成真的,是大芬村。
0.4平方公里的土地,800多家画廊,10000多名画工。这是人们提到大芬村时最常引用的数据。这个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小村子,凭借画师们手中的画笔,饱蘸着浓烈的油彩,在画布上绘出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油画产业,也改变了大芬村的面貌。
“大芬村必须坚持市场化的道路,这是大芬村的生命,这个方向是一定的。但是怎样在市场化与原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一个结合点。”范育新表示,大芬村将继续推动原创画的创作,“今年6月,大芬村就组织了40名资深画家到江西修水采风写生,提高原创水平。下一步,我们还将实施原创画廊挂牌认证,引导大芬美术产业市场向高端发展。”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