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本届雕塑展策展人唐尧主持的“动见未来”研讨会,针对在场青年艺术家及青年学生,以游戏形式设置了三个环节:一是请每位艺术家以批评家的角度批评自己的作品;二是把自己设想成策展人,会选哪些作品参展;三是关于雕塑及公共艺术未来的方向、趋势、可能性,提出三个关键词。
张得蒂:很感动“向长者致敬”单元
晶报记者 熊奇侠 张怀艳
在“能量雕塑单元”,“新时期雕塑”集中呈现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新视界,正如郑靖分享的《科技支撑下的空间艺术语言拓展——非固体媒介》,提出跨媒介、跨领域的新思维,表达一种开放视觉态度,其展示的一系列水、声、光、气作品带给现场嘉宾新的体验和震撼正体现了这一点。
克劳斯·布利(Claus Bury):我非常钦佩中国的组织效率
媒介材料的发展史正是艺术发展史,不仅在雕塑领域,在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的作用也非常突出,科技的发展对艺术更新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可以用科学技术控制那些我们之前难以塑造和把控的媒介材料,诸如水、声、光、气等,这些非固体媒介更多介入到公共艺术和空间艺术创作中。今天展览有一个单元是动态雕塑,是今天非常流行的一种形式,选择的媒介本身就是动态,是极具有时代性的语言。
市民参观雕塑展。 胡越作品:《胖子》(大万世居单元) 赵生帆作品:《共享单车》 李展辉作品:《高山流水系列-泉》
曹春生: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雕塑发展很快,书写国家历史、展现时代风貌,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是一种极好的艺术手段。深圳经济发展很快,文化建设也在紧紧跟上,比如深圳建市之初的雕塑“拓荒牛”,就体现深圳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城市精神。
安德烈·科瓦利丘克(Andrey Kovalchuk):最重要的是作者想带给观者什么东西
今天上午,第十四届文博会大幕正式拉开,坪山区也将首次惊艳亮相文博会主会场。坪山展区以“坪山:让文化照见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展示坪山文化旅游政策、项目及产品。就在8日,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分会场暨2018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盛大开幕,拉开坪山区文博会系列活动序幕。此次雕塑展以“动见:城市公共艺术的新视界”为主题,表达坪山区不断推动公共艺术发展所形成的“动见”思维,彰显了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视界,探索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动见”关系及无限可能性。
“特别推荐”单元是今年雕塑展的重头戏,邀请到欧洲公共艺术大师,建筑雕塑领域的开拓者克劳斯·布利(Claus Bury)及著名雕塑家、香港雕塑会会长李展辉到场展览。在当天的开幕式及论坛上,他们都有精彩发言。
今年雕塑展汇聚来自俄罗斯、德国、意大利、韩国及国内等60多位重量级艺术家和艺术新锐出席,给坪山未来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城区打开了“国际视野”,给中国雕塑界、公共艺术界探索公共艺术与城区共生发展带来了“他山之石”。
当时引起争论的东西,现在回头来看,对今天公共艺术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很多东西不讨论就没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发展。我看到今天雕塑展上年轻人做的东西,已经比当时引起争论的东西超前太多,公共雕塑不光是雕塑,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思,要长期留存,让后人看到、感觉到它的内涵和价值。不光是技术技法上,更是艺术家的感情、对社会的看法,还有这一段历史的呈现。
我很感动主办方设置“向长者致敬“这一单元,我今年86岁,许多昔日同行已经不在了。1939年,要给孙中山先生做雕塑,国内没人会做,最后请了一位法国雕塑家。1981年,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去世的时候,也要做雕塑,当时也说没人会做,要再去法国请。当时负责雕塑界工作的一代写实主义雕塑家刘开渠先生说:“我们有人了,不用再请法国人!”就组织我和张润垲,以及四川、上海、东北、北京等地许多同行,参与宋庆龄雕塑工作,大家都特别踊跃,最后做出来后大家都挺满意。
我从艺术学院毕业后,从事珠宝设计,在经历不同文化冲突后,我决定开始设计雕塑,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成为一个雕塑家,我运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木头、石头、钢铁、铝等,比如这次展出的我的作品是《比特费尔德拱道》,它由欧盟资助,资助金额是350万欧元(约合当时3500万人民币)。
西蒙娜·拉卡斯(Simona Ragazzi):雕塑展提升坪山和深圳文化
坪山雕塑展组织得非常有意思,思路清晰,回顾了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历程,展现了雕塑发展今日精神风貌,尤其是邀请一些国际知名艺术家参展,具有国际视野,很有启迪性,展示了深圳人的胸怀。
安德烈·科瓦利丘克 (Andrey Kovalchuk): 俄罗斯著名雕塑家、俄罗斯美术协会主席 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猛犸》《堂吉诃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开着大货车把我的大雕塑带到欧洲各地巡展,法国、荷兰、比利时……我的作品在各地城市里展览一年,第二年我会利用暑假时间,在当地创作一件雕塑作品,我希望通过在地创作的形式,让当地人去感受创作过程,和艺术共生。
在批评自己作品环节,青年艺术家们批评自己作品不足毫不留情,但也展示了新生代艺术家的自信和坚持。在策展人选择作品环节,青年艺术团体sigma的新鲜、体验性作品,时子媛用亲民和自然方式、符合中国文化和东方思维方式的作品,汤杰东方禅意的作品被更多“青年策展人”选择。
克劳斯·布利 (Claus Bury): 欧洲著名公共艺术家、建筑雕塑领域开拓者 德国纽伦堡艺术学院教授 代表作:《比特费尔德拱道》
张得蒂: 中国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日日夜夜》《小达娃》
李展辉:做我自己的风景
用一句话来形容,当代雕塑和传统雕塑是一体的,也是不一体的。不同之处是当代雕塑包容性更强,设计、建筑等很多元素都可以参与进来。俄罗斯对当代艺术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说当代艺术就不能加上传统艺术。
开幕式上有一个特别环节,曹春生、张润垲、张得蒂三位老艺术家被邀请上台,接受新生代雕塑系学子献花,让现场观众肃然起敬,感动不已,一种传承正在发生。
向前辈致敬
“国际视野、中国气质、坪山表达。”策展人之一的王明贤用十二个字概括了本届雕塑展,他认为,这一届雕塑展对公共艺术、动态雕塑、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探索融合,有望成为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坪山推进公共艺术的重要尝试。策展人韩湛宁表示,“动见”代表日新月异发展变化当中的城市洞察力,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希望坪山能以此给中国的雕塑发展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从本届雕塑展7大主题单元的设置不难看出,展览的规模、内容、形式和国际化、专业化程度也都实现了更大力度的创新和提升。坪山正是寄望由雕塑和公共艺术直观诠释城区精神,表达坪山落实东进战略、实现新一轮急剧式、突变式、跨越式发展新态势,充分体现城市建设与城区文化艺术发展有机统一。
雕塑展和论坛给年轻学生和艺术家、国内外艺术家一个交流学习平台,同时对坪山甚至深圳带来文化提升,营造出新一代文明氛围,在新一代艺术家和城市不断融合进程中,能有更多的机会给艺术家展示才华。同时给年轻人一个小小建议,保持本我同时,能跟外界时刻保持联系,有与其进行互动和沟通的能力。
本届雕塑展在深圳举办,非常具有象征性意义,因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与深圳发展历程类似,有规模很大,也跟世界同步,但根基尚浅。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