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按照中央在新形势下赋予深圳的新使命、新定位,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探索建立文化发展与社会建设、社区建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挥民间组织作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活力。
每15万人拥有1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人拥有1个社区图书馆,常住人口人均拥有藏书2.3册;区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64小时,每周至少举办一次免费讲座或者读者活动;街道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月举办一次以上读者活动;社区图书馆(室)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6小时。
三是文化创意产业支柱性地位更加巩固。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高端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年均增长25%左右,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总产值超过58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突出,成为深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文化旅游业。重点发展与主题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场馆、文化活动、人文历史等深度结合的旅游产业。
图书馆(室)
周末系列
福田区:发挥中心城区优势,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会展、影视演艺、新媒体和文化信息服务业。
16.将文博会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规范化”的办展方针,突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创意度和“文化+科技”特色,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文博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完善办展机制,创新招商招展模式,发挥“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积极作用,着力引进代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龙头文化企业和品牌项目,聚集文化创意人才和创意成果,吸引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海外采购商,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与出口,使文博会成为展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到2015年,展会总成交额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以上,出口额超过30亿美元。办好文博会重大配套活动和分会场,提升展会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先进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模式,增强文博会的市场开发与运营能力。推动文博会博览项目和文化产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30.推进深莞惠文化合作。联合打造“数字图书馆联盟”平台,实现三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深入挖掘“东江纵队”等现代革命历史题材和东江流域民俗文化资源,深化文艺创作方面的合作,加强三地原创文艺精品展演交流,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联合打造深莞惠文化活动品牌。实施广播电视资源联动,加强在移动电视内容、技术、商业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合作,开展新闻联合采访、节目互换,丰富三地电视荧屏。深化文化产业合作,共同打造一批跨区域、跨行业的文化创意园区基地。联合开发具有珠江口东岸区域特色和各自城市风格的文化旅游产品,共同打造“东江文化旅游走廊”。
2.提升社科理论研究和创新水平。强化前沿意识和国际视野,加大深圳学术文化建设力度,建设“深圳学派”,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城市发展发挥思想库作用。优化科研环境,推动学术创新,进一步壮大深圳优势学科实力,力争在特区经济研究、国际化城市研究、创新创意文化研究、开放型经济研究等方面形成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长学科。进一步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办好深圳学术年会,加强学术理论刊物建设,创办在全国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刊物,发表一批具有全国核心刊物水平的研究成果,提升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界与国内外学术前沿对话交流能力。
深圳画院每年举办展览不少于12场(次),学术讲座、活动不少于6场(次)。
10.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按照《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案》的部署,积极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新建、迁建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优先在原特区外选址,推进在坂田、民治等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原特区外文化设施品位,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加快原特区外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推进按照区域人口总量配置文化设施资源,实现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与原特区内大致相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向原特区外倾斜,在原特区外大力实施流动文化服务工程,并积极组织市属美术、图书、文博和公益电影、文艺培训资源下基层活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广播影视服务均等化,把优质文化资源配置到基层群众和劳务工身边。
公益电影放映每年不少于10000场。
25.推进网络媒体新业态发展。依托我市主流媒体打造主流网络媒体,加大公益宣传投入,努力将深圳新闻网建成在境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新闻门户网站,加快推进深圳新闻网转企改制,争取尽快上市。加强新型网络应用平台建设,打造以视听互动为特色的中国时刻网,促进传统主流媒体借势网络媒体扩大影响力。支持开办社区及社会公益网站,建设基层网络平台。完善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扶持优秀商业网站和民间网站发展。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工程,扶持有深圳特色的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和健康向上的网络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品生产。提升深圳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能力,创办深圳新闻英文网站,鼓励深圳重点网站以互建链接、内容供应、技术合作等方式与国外知名网络媒体合作。积极推动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新闻出版业的生产、管理和传播方式,建设数字出版综合业务平台,提升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网络游戏、数字音乐和网络书刊等新兴网络出版形式的扶持。
大鹏新区:发挥独特的山海旅游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滨海文化休闲度假、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等文化旅游业。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