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适应建设国际化城市和推进特区一体化需要,把握建设“文化强市”历史机遇,掀起深圳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力争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群。加快推进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展览馆、深圳艺术学校新校址、深圳文学艺术中心、宝安书城、龙岗书城建设和深圳画院、深圳交响乐团、深圳博物馆老馆维修改造工程;立项建设深圳图书馆调剂书库、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和研究中心;做好深圳群众艺术馆新址、深圳美术馆新馆、中国(深圳)设计艺术博物馆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当前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30年发展,深圳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我市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还不太相称。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成果还需进一步巩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原特区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均衡,便利性仍需提高,代表国际化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不多,基层文化设施网络还不完善,部分基层文化机构的人员和经费缺乏有效保障,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原创能力不够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艺作品、文化节庆品牌相对偏少,城市文化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内容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比例偏低,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安排还不完善,文化体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高端文化人才还比较缺乏,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尚待优化。
文化馆(站)
市群众艺术馆建设达到国家一级文化馆标准,区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文化馆标准,街道文化站达到省一级标准以上;市群众艺术馆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不少于300场(次),区文化馆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不少于300场(次),街道文化站每年举办公益文化活动不少于200场(次)。
(一)深圳文化建设的基础。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深圳文化发展迅速,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城市文化形象显著提升,市民文化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初步形成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
一是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更加显著。舆论导向正确有力,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提升,现代人文精神影响广泛,城市人文关爱氛围更加浓厚,对文艺作品的引导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文化环境和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23.建设一流传媒集团。以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为目标,坚持突出主业、多元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战略,支持深圳主要媒体在国内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积极引导报业、广播电视、出版、网络等不同媒体业态合作,加大品牌推广和资本运营力度,努力打造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流传媒集团。
《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3.繁荣文艺精品创作。营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创新文艺创作的扶持方式,构建科学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使深圳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文艺精品生产基地。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强化艺术原创意识,全面提升深圳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大力实施文学、美术、影视、音乐和舞台艺术创作工程,鼓励以深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题材的作品创作,做大做强“深圳创造”文艺精品。完善艺术家工作室机制,充分发挥文联作为“艺术家之家”的功能,集结全市创意人才资源,打造我市的“创意联合体”。实施文艺精品项目扶持计划,重点扶持具有较强创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民办文艺社团、影视创作企业,丰富文艺创作主体。加强对文艺精品的宣传推广,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公益电影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创造“深圳质量”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明素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保障广大市民和来深建设者的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深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落实文化发展经济政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文化的地位日益凸显,其作用和影响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加快文化发展的任务尤为紧迫,迫切需要继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加快推进文化领域的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到2015年,形成与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发展水平,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头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排头兵、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创意之城和时尚之都,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文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城市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36.改革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支持文化中介机构和文化行业协会发展,进一步实现“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继续深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力,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制定文化行政审批监督实施办法,扩大网上审批范围,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加强文化资产和经营收益管理,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发布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报告。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