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团体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四进”社区等公益文化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善公益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机制,确保公益文化场所主体部分用于公益事业,完善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建立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推进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利用。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设立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探索建立基层文化协管员队伍,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雇员制和员额制,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机制,畅通市民参与服务决策与绩效评估的渠道,推进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与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效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土地政策。文化建设用地要纳入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积极推动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优先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地,优先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文化创意企业用房优先纳入创新型产业用房规划。新建公益性文化设施用地,符合法定划拨用地范围的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可全部或部分免交各项工程的二类费用。加强对文化建设用地开发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严格按合同规定实施,确保基层文化设施主要用于公益文化服务用途。鼓励文化企业积极参与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改造,建设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影视制作、音乐创作、创意研发等高端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更新。对新建或通过城市更新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给予优惠地价支持。
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以“三网融合”为基础和运作平台的数字化传媒产业和文化内容服务,完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传媒产业链。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