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刘开渠、华君武、宣祥鎏、傅天仇、王克庆、盛杨、曹春生等对建立“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博物馆”的计划及具体事宜联名提出建议。虽然这一被艺术家们反复提及的议案至今未能实现,但在雕塑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自己民族传统艺术的学习与研究,成为雕塑家们长期的课题。
[26] “开篇大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五十周年纪念展”于2008年4月2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
十大建筑中的环境雕塑已经开始注意了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力求雕塑与建筑、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庆丰收”雕塑以农业为题材,与全国农业展览馆的主题吻合,同时雕塑通过形象语言创造一种虚拟的声响效果,对整个农展馆园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王朝闻,《雕塑谈》,《美术》杂志1961年1月号。
毛主席纪念堂南北两侧的四组群雕是70年代末中国户外最大型的主题纪念性雕塑作品。它所表达的是一个时代对过往的历史、对领袖的态度。它所选用的手法,是为更多群众所熟悉的叙事体。它的服务宗旨是为国家利益、为大众服务的。这件作品完整地体现了一个国家级艺术工程所提出的要求,但也因为它所负载的任务太大和时代的局限性而存在一些遗憾,如:从整个雕塑作品的轮廓线上,无法体现作品的面貌,人物造型上无论男女老少都过为脸谱化,“浓眉大眼”的工农兵形象使其自身的特点被弱化。因此,这种创作显得个性不足,所以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