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方案的讨论声中,梁思成在1951年8月29日致彭真市长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问题的信中,详细阐述了他对纪念碑的设计意见。也正是这一封信,奠定了纪念碑的建造方案。之后,周总理亲自审批了纪念碑的设计方案。1952年由郑振铎主持召开会议,宣布以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仿北海公园明代“琼岛春阴”石碑设计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另外3个方案来建筑纪念碑。但对碑顶暂作保留,这时碑身以下建造方案全部确定,于是立即开展基础设计并施工。
[23] “时空平台——2001雕塑作品展”于6月25日至7月25日在北京市西单文化广场举办。
曾成钢的《圣火接力》第一节 恢复与转型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以后,周恩来总理指示将参加该工程的雕塑家留在北京,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筹建委员会为基础组建了北京市建筑艺术雕塑工厂。1960年,中央美院举办了为期两年的雕塑训练班,开设了第二届雕塑研究生班,由刘开渠主讲,傅天仇、钱绍武为助教,在广泛、专业的教学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法国雕塑传统得以延续,并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高学历、专业化、高密集的雕塑创作队伍。1956年文化部提出文艺团体实行经济上“自给自足,自负盈亏”的方针,决定在雕塑工作队的基础上成立中国雕塑工厂,由文化部艺术局领导,并于1958年正式成立中国雕塑工厂(坐落于东大桥甲6号)。[6]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